川南地区首次发现新石器时代遗址
来源:成都日报 作者:王嘉 日期:2008-1-2
记者从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该院在联合宜宾市博物馆、屏山县文管所对向家坝库区文物进行的第五次复查中,获得重大考古成果,其中发现的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和两处巴蜀墓地尤为重要。据悉,此次发掘是川南地区首次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
叫化岩遗址·时间
距今4000—5000年
据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高大伦院长介绍,向家坝水库位于四川省屏山县和云南省绥江县及水富县境内。该院10多年来已对向家坝库区进行过5次文物调查,共发现叫化岩遗址、斑竹林遗址、东义庙遗址、桥沟头遗址、平夷长官史司遗址等5处古遗址和38处古墓葬,总面积近10.8万平方米,年代从新石器时代开始,直至商周、两汉、元、明、清代。
“其中叫化岩遗址最为重要。”高大伦说,“叫化岩遗址位于屏山县楼东乡田坝村七组,地处金沙江北岸的一级台地之上,分布面积2000平方米。其中,第4层地层堆积包含有夹砂灰黑陶片、花边口沿罐口沿等,为典型的新石器时代晚期遗物,可以断定遗址年代在距今4000年至5000年之间。”
高大伦说,“向家坝库区是一个从新石器时代到清代的‘地下历史博物馆’,如果发掘面积充分揭露,将会是继三峡考古之后西南地区最重要的基本建设考古工程。”
叫化岩遗址·意义
填补史前时代文化空白
高大伦表示,叫化岩遗址是川南地区首次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为川南地区填补了史前时代文化的空白,将该地区人类活动的历史提早到新石器时代。四川大学历史学教授马继贤认为,叫化岩遗址位于长江上游及支流的文化连接线上,其发现对于研究这一区域的文化面貌非常重要,并有助于四川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体系的建立。
为南移蜀民提供新物证
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陈德安、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江章华认为,向家坝库区处于古代巴、蜀、夜郎、滇的古代民族文化交汇点上,周边有德昌毛家坎、西昌横栏山、成都平原宝墩文化、云南闸心场等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其出土器物在风格上与这些遗址有许多相似之处,说明各地区在文化面貌上较为接近,从而为古代人类迁徙路线与文化传播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线索,在考古、历史、民族学研究领域均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中国社科院中国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越殿增、四川大学考古学教授林向称,在两处巴蜀墓地中出土了半两钱等文物,表明南移蜀民完整保存着巴蜀特点,这为研究秦灭巴蜀后的蜀人南迁路线提供了新的物证。
编辑:夏腊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