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
  首页 | 谈古论今 | 文物古迹 | 古建艺术 | 古建营造 | 古典园林环境 | 古建器皿 | 古建历史 | 古建论坛
 古建首页 >> 谈古论今 >> 考古发现 >> 正文
考古发现:龙崇拜是中华文明一基本特点
来源:新华网  作者:丁铭  日期:2007-7-5
    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学院红山文化国际研究中心获悉,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一系列重大考古发现深刻地揭示出这样一个历史事实:西辽河流域是中国最早出现龙崇拜的地区,中华民族崇龙的习俗,应该追溯到红山诸文化。  

    目前所知,早在距今8000年前的兴隆洼文 

    化时期,中国人就已经出现了龙神崇拜。其中查海遗址和白音厂汗遗址曾发现有崇龙迹象。查海龙迹发现在两块精工制作的陶片上,均为龙身纹饰,龙身上均布满规整的鳞片纹。 

    距今7000年前的西辽河一带的崇龙习俗又有了重要发现。考古学家在属于赵宝沟文化陶器中,发现了一批饰有飞鹿、神鸟、猪首蛇身灵物图案的尊形器。器身所饰猪首蛇身灵物,同红山文化玉雕猪龙相通,因此被学者们称为猪首龙。周身带鳞的飞鹿,也被学者们视为鹿首龙。如果说兴隆洼时期的龙迹从形象上说还不够完整、不够充分的话,那么赵宝沟文化陶尊上的猪首龙和鹿首龙,则属于我国早期比较完整的神龙形象。 

    红山文化时期的龙崇拜,已达到十分炽烈的程度。1971年,考古工作者在内蒙古翁牛特旗三星他拉村,发现一件大型墨绿软玉雕龙,经专家认定,这是我国年代较早、制作最精的玉龙。继三星他拉玉龙之后,又在西辽河流域发现了10余件猪首蛇身、桃形环状玉器,学术界称其为玉猪龙。 

    龙身图案最早见于内蒙古赤峰市红山后彩陶标本,后来在巴林右旗等地也有发现。鳞纹图案的典型标本是赤峰市蜘蛛山出土的一件敛口彩陶罐。到了属于小河沿文化时期,仍然可以在彩陶上找到简化的鳞纹图案。到了夏家店下层文化时期,彩绘陶器中的龙纹已经成熟多变,丰富多彩,但基本装饰形式仍与红山文化一致,显示出一脉承袭的亲缘关系。 

    我国中原商代玉器中的龙与铜器龙纹,分别与红山文化玉龙和彩陶龙纹相暗合,中原地区发现的属于早期龙山文化的陶寺遗址彩陶龙纹,其表现形式也与红山文化彩陶龙身纹基本一致。因此,红山文化崇龙习俗,是中原地区崇龙习俗的渊源,红山文化的龙神崇拜,构成中华文明重要因素之一。    
编辑:可可树
名称北禅寺

类别寺观建筑
名称恭城武庙

类别市(地区)文保单位
名称天成寺舍利塔

类别寺观建筑
名称云南卧佛寺

类别寺观建筑
名称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中精神蕴涵

类别人工写意山水园
名称明十三陵的风水术

类别风水玄学
 ·蓬莱阁加强文物安全保护
 ·西安将对“大唐西市”“大唐..
 ·登封会善寺近日修缮完毕 即将..
 ·北京全面启动保护长城工程 将..
 ·唐代古建“慈源寺”将整体移..
 ·明泰陵300年來首度大修 總投..
 ·千年古寺“搬家”创世界纪录..
 ·上山遗址发掘面积再度扩大(图..
 ·国家文物局长建议故宫“逐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