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亭桥是扬州人引以为豪的城标,曾被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誉为“中国最秀美的桥”。昨天下午,随着扬州古建公司的施工人员走进五亭桥,这座古老而又美丽的桥梁在历经250年的风雨之后迎来了第6次大修。
桥与亭的完美结合是中国古桥建筑史上的孤例
据史料记载,五亭桥始建于乾隆年间(1757年)。五亭桥是莲花桥的俗称,它与白塔、吹台地处瘦西湖核心区域,是瘦西湖景区内最为引人瞩目的景点。五亭桥1956年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五亭桥集桥、拱、亭于一体,自身又形似莲花出水,融南方之秀和北方之雄于一体,既反映了清代建筑技术和艺术,同时在历次修缮过程中又得到不断完善,最终形成了富丽堂皇的优美造型。桥与亭的完美结合,是中国古桥建筑史上的孤例。

资料图片
风雨250年五亭桥经历5次大修缮
250年间,五亭桥先后经历了5次大的修缮。提起5次修缮,瘦西湖风景区管理处副主任、总工程师许玉萍娓娓道来。
1856年,桥上的五亭毁于兵火。到了1932年,当地人筹资耗时一年多时间重建而成。仪征陈延韦华先生专门在桥中心修碑立记。扬州很多老人均见过此块石碑,上面记载了莲花桥重修的情况。值得一提的是,当年的重修采取招投标的形式确定施工单位,参加投标的有扬州房五营造厂和镇江何元记营造厂,最终由后者中标。
1942年,当时的江都县长潘宏器决定对五亭桥进行修葺,此次,五亭桥被装扮得金碧辉煌,十分华丽。五亭的四个檐角,均系以风铃,微风吹过铃声阵阵,清脆可听。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桥基础下沉,石墙开裂导致木构架下沉,1954年由“市建设科”组织一次揭顶大修,采取桥箱出土,增加钢筋砼柱基,因木柱开裂严重,为了加固和保护,采取了木柱外围加钉板条再粉水泥的做法,黄瓦改用原皇帝行宫的黄琉璃瓦。
1984年由扬州市园林管理处牵头,扬州市市政工程处施工,用砼整浇加固已下沉的基础,环氧树脂胶合石墙裂缝,同时更换黄色琉璃瓦,使莲花桥益显轻灵秀美。
1989年10月20日扬州市园林管理局按照市政府的要求,由扬州市古典园林建设公司负责施工,对五亭桥进行了系统查勘、测绘和修缮。这次修缮整修了屋面,重做了宝顶,增加了莲花型石磉与石鼓。
今年“十一”黄金周五亭桥将以新貌面世
去年五亭桥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后,瘦西湖风景区会同有关专家对五亭桥进行了仔细勘查。目前桥身稳固、桥台平整、无裂缝、无沉陷,桥亭梁柱完好,但屋面苫背略有松动,导致琉璃瓦多处滑移、坍塌,戗脊倾斜、倒塌,西南角亭东北脊倒塌,对桥亭的保养维护已迫在眉睫。
许玉萍向记者介绍说,这次重新修缮以排除屋面险情隐患、恢复建筑原貌为主要目的,严格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不改变文物原状。通过保养维护更换屋面破损滑移的琉璃瓦,将水泥“寿”字脊换为砖细,同时去除屋面上的灯带及现代灯具。整个维修工程将花费30多万元,耗时3个月,10月1日重新与游客见面。
为了将文物维修对游客的影响降到最小,维修人员将按1:1的比例,在五亭桥四周布置彩绘纸板,再现五亭桥本来的模样,游客在维修期间可以通过看仿真图像,观赏到五亭桥的美丽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