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衡山县一民宅发现疑似禹王碑
来源:红网 作者:成新平 李志宏 日期:2007-6-21
长沙岳麓山上的禹王碑,字体奇古,似蜷身蝌蚪,难以破译,著名历史学家、甲骨文专家郭沫若钻研三年仅只识得三字。而此碑其实是宋代时人们从衡山拓来的复制品。
真正的禹王碑唐代还在衡山,但从宋朝以后,就谜一般地消失了。“寻找消失的禹王碑”成了文史界、考古学界孜孜以求破解的百年难题,
近日,笔者从南岳衡山相关部门获悉,湖南省文物局近期展开了寻找禹王碑大行动,并有了重大发现:当地人在位于云密峰下的衡山县云封村一民宅发现了疑似禹王碑的大石碑。
据衡山文物部门有关负责人介绍,石碑被发现的位置与《南岳志》关于禹王碑的记载相符,字体及字形大小与现在流传于世的禹王碑字体相同。除去损毁的10多个字,石碑上其他的字被砌进墙体里了。至于该石碑是否就是传说中最早的禹王碑,还有待进一步考证。
据史记载:禹王碑记述和歌颂了大禹治水的重要史事,唐代时还在衡山,韩愈、刘禹锡赋诗歌咏,曾被称为南岳的“镇山之宝”。但从宋朝以后,禹王碑就谜一般地消失了。
据介绍,禹王碑上刻有奇特的古篆字,字分9行,共77字。相传4000多年前的洪荒时代,天下被淹没于洪水之中,大禹为民治水,到处奔波,疏导洪流,竟“七年闻乐不听,三过家门不入”,最终制服了洪水,受到百姓的尊重。传说大禹曾到过南岳,并在岣嵝峰立下了这块石碑。1212年(宋嘉定五年),何致游南岳,在岣嵝峰摹得碑文,过长沙时请人翻刻于岳麓山巅。宋以后,碑被土所掩。明代长沙太守潘镒找到此碑,传拓各地,自此禹碑名闻于世。
据学者研究,这篇碑文既不同于甲骨钟鼎文,也不同于籀文蝌蚪文,很难辨认,杨慎释文也只是一说,难作定论。现在全国各地有10余处禹碑,据说都是由岳麓山禹碑复刻的。
编辑:夏腊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