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晋江凤山庵发现宋代“清水”酱釉碗
来源:厦门商报 日期:2007-5-31
“晋江凤山庵清水祖师庙遗址惊现南海一号的绿釉瓷器,同时首次发现800年前烧制有‘清’‘水’字样的酱釉大海碗!”昨日,泉州古陶瓷研究专家、泉州市博物馆馆长陈建中兴奋地告诉笔者。
凤山庵,亦名“清水行宫”,位于晋江市西园街道赖厝社区后的雁山,今仅存一座近200平方米三开间平房的“清水祖师”行宫及500平方米的前庭。
凤山庵遗址是一处古宗教建筑遗址,宗教文化内涵极为丰富。陈建中说,遗址出土的“清”“水”二字的信物碗,对于研究“清水祖师”信仰的产生、对外传播、“清水祖师”与社会人文的关系、闽台“清水祖师”信仰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考古队在凤山庵遗址发掘发现,该遗址具有明代和宋元时期两个典型的文化层,出土了近300件器物残片,其中有宋元时期磁灶窑生产的青釉、酱釉及绿釉瓷,以及相当一部分的南安窑、安溪窑、德化窑的青釉釉瓷、青白瓷等。从遗迹所处的地层及出土器物看,凤山庵原建筑应为宋元时期,之后曾坍塌、荒废,至明代时重建,在当时具有一定的规模。
经仔细观察,陈建中发现其中一片绿釉陶片与先前“南海一号”沉船上的极为相似。这种绿釉器物曾在磁灶土尾庵窑和蜘蛛山窑大量出土过。由此可以确认凤山庵遗址出土的绿釉陶片,与在广东南海出水的绿釉陶应同为晋江磁灶窑产品。陈建中说,由于当时技术水平所限,宋朝还很少烧制色釉陶,闽南地区也只有磁灶窑烧制绿釉陶。当时,绿釉陶器主要为了外销,很贵重。
本次考古发掘器物的器型有盏、碗、罐、钵、壶等,大多数以日常生活用具为主,但同时也发现少量宗教用具。这表明凤山庵曾是一处香火兴旺、四方信众云集的宗教场所。
编辑:夏腊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