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天下第一戒坛修复
来源:北京青年报 日期:2007-5-24
近日,位于殿内的“天下第一戒坛”在历经半年的修缮后重新对游人开放。这次修缮源自于去年戒台寺管理处和住寺僧侣在查阅《门头沟文物志》时发现,当时供奉在戒台殿戒坛之上的释迦牟尼佛像规格和材质与历史记载不符。去年9月起,戒台寺开始更换戒坛殿的佛像和地砖,按照史料进行恢复的戒坛原汁原味地重现了明清时期的景象。
替换香炉还原历史原貌
戒台寺因戒坛殿内的戒坛而闻名。戒坛殿位于寺内的西北角,是戒台寺最重要的建筑之一。戒台寺管理处负责人指着殿前并排摆放的3个方形宝鼎告诉记者,历史上,戒坛殿外应该有5座宝鼎,上世纪90年代,寺里给大殿外的基座四周安装汉白玉栏杆,占据了2个宝鼎的位置,所以在这次戒坛的修复中,只能恢复3个宝鼎。
在大殿不远处的墙角,放着一个近3米高的圆形香炉。“它原来一直放在殿前,我们新铸的宝鼎做好以后,就把它替换掉了。”据介绍,香炉的高度和形式不符合当初的历史记载,替换香炉是要还原历史的原貌。走进大殿,迎面就是“天下第一戒坛”,这座三米多高的青石高台共分3层,下大上小,呈品字形。每层平台为须弥座造型,底座上雕刻有祥云和莲花。每层的束腰处还有一排排的佛龛,共有113个。每个佛龛内放有一尊泥塑的戒神,一共113尊,有的和颜悦色,有的威武张扬。
戒台寺管理处的白淑芬女士说,这些戒神都是1980年重修戒台寺时,由“泥人张”的传人和弟子雕塑而成的。“当初的戒神像都没了,没有样品雕刻难度很大。”后来有人找到一张戒神的图片,根据图片才创造出这些戒神像。白淑芬说,这组戒神像在北京地区绝无仅有,是难得的艺术珍品。
水泥方砖地面改成金砖墁地
记者看到,戒坛的顶层是一尊盘坐于莲花之上的释迦牟尼铜像,支撑莲花宝座的3层底座施以金粉,绘着双鱼、法器和花纹。而以前戒坛上供奉的是一尊泥塑彩画的释迦牟尼佛像,工艺比较粗糙。白淑芬说,这次修复戒坛,最主要的就是更换佛像。根据《门头沟文物志》记载,戒坛之上的佛像整体高度应该是5.68米,并且为铜制鎏金。现在安放在戒坛上的佛像完全遵循过去的尺寸和材质。
史书记载,戒坛殿为金砖墁地,殿内左鼓右钟。这些书中的描述也已经变成现实。大殿戒坛左右两侧各摆放着一面鼓和一口钟,用手敲击青铜大钟,传出一阵清脆悠扬的声音。原来坑坑洼洼的水泥方砖地面也全部被拆掉,更换成等级最高的七尺金砖。白淑芬告诉记者,大殿一共铺了2000多块金砖。按照历史复原的金砖墁地、青铜佛像和青铜大钟被称为“天下第一戒坛”的三宝。
搬运佛像经历三道难关
据了解,此次重新铸造的佛像是在江西完成的,铸好后被分成4部分运到戒台寺。第一个难题就是如何把佛像从山门通过落差有8米高的五大名松大道,运往戒坛殿。景区负责人说:“我们本来打算找搬家公司,担心他们缺乏文物和古建保护知识,损害寺内文物和佛像,还要花费7万元的费用。”最后大家决定自己动手。
然而,把佛像运进寺里却不那么容易。从今年2月7日到2月17日的大年三十,戒台寺管理处的工作人员忙活10天才将佛像安放到位。
2月7日,20多个管理处的工作人员和寺内的僧侣开始搬运佛像的底座。他们雇佣一辆叉车,小心翼翼地把2吨重的底座放在地上。然后再用吊车将底座吊起运送到距离地面8米的大道上。“我们还特别制作了一辆手推车,专门拉佛像用。”
佛像运到戒坛殿的院门口,问题又来了,底座刚好能进院门,但带着莲花宝座的佛像有2米高,比院门高出近半米,根本进不去,而院门属于文物不能随意拆动。没办法,人们只好把院门的门槛搬走,在地上挖了一个半米深的坑道,再在坑道上铺上木板供手推车通过,佛像部分才顺利地推进了门。
景区管理处的段洪利告诉记者,从山门到戒坛殿,平均2天才能搬运佛像的一件部位。手推车、滑轮要来回十几趟,那段时间山里冷极了,干一会儿手就冻僵了,一天下来,很多人累得胳膊都抬不起来。
为了让沉重的佛像能进入大殿,直至运到戒坛之上。工作人员又想出了一个办法,支起三脚架利用滑轮搬运佛像。“最险的是把佛像送到3层之上的戒坛。”段洪利说,三脚架就搭在每层的台檐边上,随着高度增加三脚架也一节节加高到5米,人还要站在架子上防止搬运过程出现意外。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佛像被安置到戒台之上。
大年三十儿,佛像的4个部位全部安装到位。当人们小心揭开包裹在佛像外厚厚的棉布,看到金光闪闪的佛像时,所有人的心才落了地。随后的工作一帆风顺,铺金砖、运铜钟、挂筒幡和帷帐。今年4月底,戒坛修复完毕,成为自1980年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修缮。
新闻背景
天下第一戒坛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戒台寺位于门头沟马鞍山麓,始建于隋代开皇年间(公元581-600年),原名慧聚寺,明英宗皇帝赐名为万寿禅寺。因寺内建有全国最大的戒坛,民间通称为戒台寺,又叫戒坛寺。
历史上,戒台寺的戒坛地位很高,能在此受戒被看成是僧人的最高荣誉。很多高僧圆寂之后,还会把在此受戒的经历刻在墓碑和墓塔上。而历代王朝对戒台寺也非常重视。特别是从明代以后,戒台寺的开坛受戒必须要有皇帝的敕谕。戒台寺的住持坛主也由朝廷选派,并委以崇禄大夫、守司空和检校尉等官职。妙有法师说,光绪年间,戒台寺举行了最后一次受戒仪式。其后,戒台寺历经波折,戒坛殿和戒坛的很多文物先后流失。
戒台寺监院妙有法师告诉记者,这座始建于辽代,距今已有900多年历史的戒坛,与福建泉州开元寺戒坛、浙江杭州昭庆寺戒坛并称为三大戒坛。而戒台寺的戒坛规模居三座戒坛之首,因此有“天下第一戒坛”之称。
编辑:夏腊梅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