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素有“最具历史遗存的草原”之称的新疆巴里坤大草原上,总有奇迹不断被人发现。近日一批考古爱好者在兰州湾子村附近的原野上发现了一个巨大的岩画石碓"长廊"。
据已在当地工作30余年的文管所所长介绍,他曾骑摩托车在兰州弯子附近进行过10多年的实地观察和发现,他估计此处的岩画至少上万幅,画的内容涉及到放牧、围猎、生殖崇拜以及天体崇拜。
记者踩着脚下大大小小的石头举步潜行时,发现这是一处巨石丛生的地方放眼望去方圆至少10公里,而丛生的巨石上,几乎每块上面都有依稀可辨痕迹的岩画。有欢跳的羊群、有相互追逐的野兽、还有很像是一种交通工具的三车轮岩画。像车轮的图象有的在某块岩石上只画一只,有的零散的画多个,但是都没什么规律可寻。
自治区博物馆研究员张晖进过一番仔细观察后他宣布了令同行的人都感到惊奇结论:他说那不是车轮,而是一种天体,而那三轮组成的交通工具,有可能就是草原史前先民们看到的一种外星生物探访地球所乘坐的登陆车,他们把这难以理解的奇景用岩画的形式记录了下来。
相关新闻链接
巴里坤县倚山傍湖草原环抱,旅游资源及景观独具特色。在全国6大类旅游资源68种基本类型中,巴里坤占有29种;巴里坤属温带大陆性气侯,冬季银装素裹,有一流的自然滑雪场、国内优质的高原滑冰场以及国际狩猎场;巴里坤的冷与甘肃安西的风、新疆吐鲁番的热并称为“西域三绝”,夏季凉爽宜人,是避暑与旅游的胜地。县域内共有景点63处,集南北疆景色为一身,有“一日六游”之说。“八景”、“五绝”、“三胜”、“一怪”广为传颂;“百川西流、六月飞雪、衙门北望”使每位到访者倍感神奇。巴里坤文化积淀深厚、渊源流长、人杰地灵,早在3000年前就有建制记栽,人文景观独具特色,有大量的古文化遗址群,有自治区重点保护的东汉年间的任尚碑、国内现存的珍贵汉碑之一的裴岑纪功碑和唐代的天山唐碑等七个碑。唐朝至明、清修建的烽火台28座形成绵延200公里的完整烽燧线,“佛教道教文化相融并存”的地藏寺、仙姑庙是新疆现存规模最大的古建筑群落,大河古唐城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另有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8个。伴随着哈密—巴里坤—木垒—乌鲁木齐等级以路全线贯通的历史机遇,县委适时提现“以牧为主、以线带动、矿业兴县、旅游引路”的发展战略,提出了把巴里坤县建设成“生态型、文化型、旅游型”的现代县城的发展思路。尤其是巴里坤县委新的一届领导班子,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勇于创新,敢于开拓,在县域经济发展中,审时度势,制定“旅游引路”的发展战略,树立大的旅游发展观,对全县旅游业发展科学定位,超前规划,把巴里坤县旅游业纳入到自治区沿天山一带旅游环线带当中看待、定位和发展。并根据本县旅游资源的分布特点,抓住乌鲁木齐—阜康—奇台—巴里坤—白石头—哈密—敦煌—鄯善—吐鲁番旅游环线带的开发,充分发挥以东天山自然风光和巴里坤独特的人文景观两大优势,构建巴里坤丝路文化游、人文景观游、民族风情游、冬季冰雪游四大旅游精品线。
记者从那拉提旅游风景区了解到,这四条探险游线路从一日至四日不等,沿途都能欣赏到那拉提草原辽阔俊秀的自然风光,游客经沼泽、过溪流,穿越原始胡杨林,穿行在景致层次分明的伊犁河谷中,亲身体验“马背民族”哈萨克族原生态的民俗风情,感受天山深处原汁原味的牧区生活。
这四条草原徒步探险游线路中,既有强度重装穿越,又有休闲的一日轻装徒步,当地组织者还可为游客提供背包、睡袋、露营用具等,并配备向导和专职导游。
那拉提旅游风景区管委会主任杨毅说,这是新疆草原风景区首次推出徒步抢险旅游线路,这些线路以体验和感受为主,参与性很强,游客可以纵深到天山深处,体验最美的草原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