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
  首页 | 谈古论今 | 文物古迹 | 古建艺术 | 古建营造 | 古典园林环境 | 古建器皿 | 古建历史 | 古建论坛
 古建首页 >> 谈古论今 >> 考古发现 >> 正文
河套人最新考古年代 向前推到7万到14万年之间
来源:法制晚报  作者:杨猛  日期:2007-3-26
    河套人最新考古年代向前推到7万到14万年之间进一步证实“现代人多地区起源说”

    确定河套人是祖先只差一块化石

    学者首次还原该地区曾是绿洲披毛犀、大角鹿经常出没外表接近现代人使用鹅卵石工具

    地质学家把河套人的遗址年代提前到距今7万到14万年间。确定现代人起源,只差一块化石。如是,将直接颠覆现在流行的人类“非洲起源说”。

    河套人挑战非洲老祖母

    一片残缺的河套人头盖骨,安静地摆放在内蒙古自治区乌审旗“萨拉乌苏专题陈列室”的展柜中。玻璃下方的文字说明已经泛黄:河套人遗骨,距今3.5万年。

    “老皇历就要改了!”鄂尔多斯博物馆副馆长杨泽蒙说,“现在需要来重新认识河套人的价值了。”

    杨泽蒙说,河套人的年龄,早先界定为距今大概3.5万年。而地质学者去年底宣布,他们花费近30年时间,利用一种地质测年的高科技技术,最近宣布把河套人的生存年代向前推到了7万到14万年之间。

    上世纪90年代,由西方科学家提出的“现代人非洲起源说”认为,现在世界各地的人的祖先,都是距今6万年由非洲老祖母“夏娃”繁衍而来,从非洲迁移到亚洲,然后又逐渐扩散到美洲、澳洲。河套人年代的提前,将改写人类“非洲起源说”,为多地区起源说提供了证据。

    新技术测算年龄更准确

    昨天,华南师大地理科学学院教授李保生介绍说,过去人类考古一般利用相对年龄来判断年代,但是这个方法不精确。“1980年,考古学者利用碳14技术,测定河套人距今大概3.5万年。碳14技术有先天的局限性,最多测到4万年左右,超出就不灵了。所以,3.5万年只说明萨拉乌苏遗址不晚于3.5万年。”

    李保生介绍,这次地质探测运用了先进的“热释光”和“光释光”技术。“通俗地说,这两项技术的有效测定范围可以达到15万年。测年范围比碳14技术要广,数据也更准确。”

    方法有别河套人年龄仍存争议

    事实上,仍有不少考古学者对于这个结论表示怀疑。“他们认为化石考古和地质测定是两回事。”

    李保生说。

    李保生认为,两者的矛盾在于,“古人类学者考古断代,一般是根据动物群来判定它所处的时代并排序。这种排列是一种相对年龄,不精确。而地质方法得到的是一种绝对年龄。”

    李保生说,“目前的科技手段实际上也有误差。像河套人10万年左右的年龄,误差在六千年到一万年。”

    杨泽蒙说,“在这个基础上,如果再继续努力,找到河套人化石生态学上的证据,这个结论就近乎完美了。那个时候,就可以完全推翻现代人非洲起源说了。”文/杨猛

    蛛丝马迹再现昔日河套人

    气候温暖有森林草原

    李保生介绍,地处内蒙古乌审旗西南方,起源于陕西省西北部的白于山北麓、由西南至东北弯弯曲曲穿行在毛乌素茫茫沙海中的萨拉乌苏河,就是河套人的故乡。

    别看现在这里是沙漠地带,但在当时却是一个泉水丰沛的绿洲。

    “这片凹地今天已经抬升了四五十米。”李保生说。这个数据是根据地层剖面测算出的。

    李保生介绍,“当时四周森林茂密,河湖众多,降雨充沛。水草丰美,适宜居住。自然植被以针叶、阔叶树混交的森林、草原景观为主,整体气候较为温湿。“至少属于暖温带气候,和今天的山东气候差不多。”

    犀牛野马出没该地区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侯亚梅介绍,根据化石发现,河套人生活的区域,有大型食草动物出没。披毛犀是最主要的动物,这是一种早已从地球上消失了的犀牛家族中的成员。

    此外,大角鹿等,都是当时活跃的食草动物,这些动物都喜欢在凉爽的气候和兼有森林、草原的环境中生存。

    外表长相接近现代人

    杨泽蒙介绍,从形态上看,河套人尚有一些原始性质,如头骨骨壁较厚、骨缝较简单、髓腔较小等,“总的体质特征已很接近现代人。”河套人的门齿内面呈铲形,与现代蒙古人种很接近。

    打造工具多用鹅卵石

    让专家不解的是,在河套人遗址发现的全都是小工具。“考古中的确有‘北方小工具,南方大工具’的特点。但是河套人的工具尤其小,应该算是‘微型工具’。”

    这些微型工具基本都是鹅卵石做的,多数只有两三厘米长,最大的也只有5厘米左右。这么小的工具到底能干什么用?至今是困扰专家的一个难题。

    “可以想象,当时河套人的生存环境还十分艰苦,估计这么小的工具狩猎和屠宰动物都不方便。由于地处河流沿岸,只有这种鹅卵石,所以古人就直接把它磨制成工具了。”侯亚梅说。

    灰黑烧土疑用火遗迹

    侯亚梅介绍,在萨拉乌苏遗址,他们发现一处疑为9万年前的人类活动遗迹。一个钙化板结的土层,上面还有一些疑为人工烧土的灰黑色遗迹。“怀疑是古人用火的痕迹。”

    李保生根据地层关系推测,这处遗迹距今可能在9万年前。
编辑:夏腊梅
名称北禅寺

类别寺观建筑
名称恭城武庙

类别市(地区)文保单位
名称天成寺舍利塔

类别寺观建筑
名称云南卧佛寺

类别寺观建筑
名称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中精神蕴涵

类别人工写意山水园
名称明十三陵的风水术

类别风水玄学
 ·蓬莱阁加强文物安全保护
 ·西安将对“大唐西市”“大唐..
 ·登封会善寺近日修缮完毕 即将..
 ·北京全面启动保护长城工程 将..
 ·唐代古建“慈源寺”将整体移..
 ·明泰陵300年來首度大修 總投..
 ·千年古寺“搬家”创世界纪录..
 ·上山遗址发掘面积再度扩大(图..
 ·国家文物局长建议故宫“逐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