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溪县博物馆《古代遂溪》陈列展中有几个碗、壶、钵、罐、釜等物器光鲜如新,深深吸引人们目光。据介绍这些是碗、壶、钵、罐、釜是唐朝和宋朝的出土文物,在遂溪县杨柑镇新埠发掘出来,这一带有20多里连片古窑址。
记者目击古窑址随处有碎瓷
日前,记者到杨柑镇甘来村探访古窑址,发现这里是一个海边,离镇圩有四五公里。据当地村民称,这带是渔民出海的脚地。记者到了现场一看,大大小小的古陶片几乎俯拾皆是,窑址遭破坏,但还可以看到部分窑床和埋藏在深层地中的遗留大量古代瓷片。
瓷片埋藏在地里一层一层
几位村民说,他们只知海边有陶瓷碎片,却不知是古陶瓷碎片,更不知有什么古窑,因为古窑已经被斜坡吞没。几年前小孩子到海边放牛,都见到完整无缺的瓷碗、瓷壶等,却不知是古董。
千年古窑连片20里
据遂溪县博物馆有关人员介绍,在遂溪县境内,从杨柑镇马城村至草潭镇东港仔村,界炮镇西湾村至海田村的海边,有唐、宋、元时代的窑址连片成群,长度达20里,由8个窑址群组成。规模较大的是杨柑镇新埠、下山井的窑址群。经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专家考察,新埠、下山井两处窑址群的文化遗存极丰富,物器品种繁多,大多数以烧制青瓷器为主,也使用赭色釉绘彩瓷,一类多式,计有碗、茶盏、沙盘、碟、杯、壶、钵、罐、瓶、瓷枕、砚台、网坠、香炉等,还有压锤、匣钵、碾槽、碾轮等陶具。
大大小小的古陶片几乎俯拾皆是
遂溪县博物馆有关人员说,经省考古专家认定,唐、宋朝时期,广东瓷业大规模发展,其中遂溪范围最广,特别是晚唐以后,遂溪瓷业发展到鼎盛时期,窑场成群分布,烧窑技艺也不断提高,日益精湛,款色多样化,物品都是销往东南亚等国家,是当时广东陶瓷生产的主要产区。
古窑址群应加大保护力度
记者来到古窑址,出人意料的是,古窑址现场木麻黄树繁茂、杂草横生,全然没有古窑址的文化痕迹。孤零零的文物碑文似乎在诉说昔日的沧桑。据村民介绍,该窑的大部分瓷器在当年大跃进开垦种田时,大面积遭破坏,现今又有人打算在旁边挖塘养殖,并且有的地方的村民乱挖乱开路,破坏不少古窑址。
古瓷碗碟碟重叠
采访回来,心也如这些被村民称为“破瓷器”的文物一样破碎,古文物是不可恢复的,一旦失去了,就再也难找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