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陶猪

竹碟

铜釜
2000年前的竹制品到底是什么样?其制作工艺与现代竹制品有怎样的联系?昨日,记者从市考古所获悉,国庆期间,考古人员在长寿重钢迁建工地的大湾湾田墓群一座砖室墓内发现3件保存较好的竹碟,其造型与现代火锅店的小竹碟颇为相似,而制作工艺也与现代竹编技术并无二致。专家表示,这是重庆首次发现的汉代竹制品,对为研究当时的工艺水平、文化艺术等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竹碟“藏”在铜釜里
大湾湾田是重庆主城周边及渝西地区迄今最大的汉、六朝墓群之一。在重钢搬迁工程建设方与晏家工业园区管委会的大力支持下,该墓群于9月中旬得以开发,现已发掘近20座墓葬,出土器物上百件。
国庆期间,在清理墓葬时,一座6平方米的砖室墓吸引了考古专家的注意———在该墓室的西北角放置着一个保存较好的铜釜。在清理铜釜时,考古专家意外发现3件竹编碟重叠压在釜底,直径均为13公分,高为5公分。竹碟造型类似现代火锅店内的盛放瓜子等零食的小竹碟。与铜釜同时出土的还有佩剑武士、侍女、子母鸡、陶猪等30余件陶器。根据出土器物与墓室造型,专家推测墓主可能为地主阶层。
“汉代人视死如生,在比较完整的汉墓中,一般还会有一套完整的炊具等生活器皿。”市考古所考古队副队长方刚介绍,在古代,釜用来煮稀饭、汤等流食;至于为何在埋葬墓主之时会将竹碟放在釜里,原因还无从知晓。不过方刚猜测,“这也许是墓主个人习惯,也有可能是埋葬死者时随手的一个动作而已。”
与现代竹编如出一辙
记者在现场看到,出土不久的3件竹碟紧紧相叠,由于历时2000年,已部分残缺。竹碟不仅在造型上与现代竹制品相似,在编制方法上也几乎一模一样,唯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材质———3件竹碟均由竹芯编制,显得更为精致。
“这说明经过2000多年,竹编艺术都没有多少改变,当时就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方刚表示,由于竹制品容易炭化,保存难度相当大,在重庆境内尚未发现汉代竹制品,此次出土3件竹碟的发现对研究当时的竹编工艺文化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为何历经千年风雨,唯独“藏”于釜里的这3件竹碟能够幸存于世?考古所工作人员叶琳表示,有机物只适合绝对干燥或绝对湿润的环境,“这片墓地临江,有可能与绝对湿润这个原因有关,不过现在仍没有确切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