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包括大雄宝殿、藏经阁等在内,厦门南普陀寺80%以上的主体建筑将面临百年大修。同时,厦门南普陀寺周边地区景观控制规划研究也正式出台,50米范围内今后不得再建高层建筑。记者昨日从工程方获悉,整个修缮过程将持续3~5年,预计耗资超过千万元。
白蚁侵蚀木质腐烂
缅甸进口防蚁柚木
在现场记者看到,大雄宝殿四周已经围起栅栏,屋顶已拆除大部分,工人们正在处理瓦砾。
现场工作人员说,大雄宝殿修缮完工,预计要花半年。为保证古建筑风貌的修复如旧,南普陀寺方面还特地邀请了一批闽南古建筑行家进行指导。
大雄宝殿修缮工程还包括内部木结构的更新、殿堂内外的装修以及现代设施的重新改善。南普陀方面表示,在修缮过程中,除对殿内小文物进行妥善搬迁保管外,大雄宝殿中供奉的三世尊佛塑像将原地保护。
据介绍,大雄宝殿修建于1925年,1981年重修,大殿正中供奉的是三世尊佛,殿后供奉西方三圣,是寺庙僧众早晚诵课和法会朝拜参修的场所,由于受风雨侵蚀、白蚁灾害的影响,主体结构已经变形,前后漏水,木质腐烂较为严重。
如何确保大殿不再受白蚁侵蚀?就选料问题,南普陀寺方面多次开会讨论:以前大殿多采用杉木,而这次将采用从缅甸进口的柚木。柚木虽然价格比杉木要高,但防潮性能好,而且对白蚁有天然的抵抗作用。
据介绍,按计划,大雄宝殿修复后,接着就维修藏经阁。藏经阁位于南普陀寺中轴主体建筑最高层,歇山重檐式双层结构,上层藏经,下层法堂。阁楼上下层,三面合廊回护,圈以白石雕栏。此外,需要维修的还有功德楼、走廊、上客堂等处。功德楼目前已列入危房,而走廊、上客堂等处白蚁肆虐严重。
周边50米范围内建筑不超过18米
记者获悉,厦门南普陀寺周边地区景观控制规划研究已正式出台,50米范围内今后不得再建高层建筑。规划范围东起厦门大学芙蓉湖东侧道路,西至演武路西侧一个街区,北起五老峰,南至厦大海滨,总面积约150公顷。
根据规划,南普陀寺平面控制确定“三圈一廊一线”。“一圈”指紧靠南普陀寺的50米范围内,同时结合现状道路划定控制区,建议建筑高度控制为18米;“二圈”以距离南普陀寺200~300米为标准,建议建筑高度控制为36米;“三圈”以距离南普陀寺500~600米为标准,建议建筑高度控制为50米。“一线”为紧贴南普陀寺的控制区域,侧面建筑高度按12米低层控制,正面按原高2层控制。“一廊”是通海空间视廊,将分段限高控制:视廊控制区与“一圈”控制区重叠区域,建筑高度按12米控制;视廊控制区与“二圈”控制区重叠区域,建筑高度按18米控制;视廊控制区与“三圈”控制区重叠区域及“三圈”以外区域,建筑高度按18米控制。
据介绍,近年来,由于周边高层建筑逐渐增多,对南普陀寺———五老峰景区布局产生了一定影响,也挡住了海风。南普陀寺地处山脚,海风吹不进来,就容易导致雾气凝结,湿气加重;加之寺庙内大部分主体建筑都是木质结构,因此很容易滋生白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