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泉州再现新石器遗址
来源:海峡都市报 日期:2006-6-28
那一片片颜色发黄看上去不起眼的陶片,真想不到是研究福建中南部沿海地区史前文化的重要遗址。昨天,应泉州市文物局的邀请,福建博物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陈兆善对惠安一处新发现的遗址进行实地探勘,推测这处遗址与旧石器时期有联系,将对此进行抢救性挖掘。
例行调查发现遗址
此前几天,在惠安一处建设项目例行文物调查时,泉州市博物馆发现了一些巴掌大、厚达2厘米的粗砂陶片,其中几片带着红色的彩绘。凭着职业敏感和专业知识,他们断定这是早期的陶片,属新石器时期的。
泉州的史前遗址本来就不多,旧石器还是一片空白,如果能从这个遗址找到重要线索的话,将是重大发现。为了避免破坏,他们马上向省文物局汇报,请省里专家前来踏勘。
疑与旧石器有联系
在一大片空地,一条土层的断面即是遗址所在地。远远看过去,那块“土墙”根本不像藏着什么秘密的地方,长长地立在一些房子前面,上面还种了花生和地瓜。走近,记者仔细看才能看到土里有一些陶片露了出来。不过,在专家眼里,土中夹杂的陶片是有特殊意义的。
陈兆善在地上捡到一块陶片后说,在泉州已经发现的140多处史前遗址中,大部分都是地表采集到陶片、石器,像这样有明显底层分布的还是非常少见的。
据泉州市博物馆陈建中副馆长介绍,在底层保存完好的情况下,土墙下部不断露出大小不一的石英石,并形成一个层次。而石英石所在红土,一般是旧石器出现的地方。这是否真的是旧石器,还是非常有可能的。不过旧石器的认定,到时候还要请省内旧石器专家前来断定。从台湾已知的新石器遗址中,有一些出土的器物和泉州是有联系的,但泉州目前缺少考古发掘来仔细研究两者之间的联系与共同点,这处遗址在这一方面也显得尤其重要。
将抢救性挖掘遗址
“在去年进行的史前遗址调查中,这一处是‘漏网之鱼’。”陈兆善研究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值得一提的是这处遗址内涵比较丰富,从断面就可以看到较多的陶片,这在泉州也是非常少见的,它的考古发掘将对研究福建中南部沿海的史前文化有着重要意义。惠安音楼山遗址也位于海边,去年曾对它进行考古发掘。从现有发现的陶片来看,与音楼山是有些联系的,根据找到的陶片,可以判断出有罐、缸、斧等器形,相信下一步的考古发掘,会有更多的发现。“如果旧石器能够认定的话,那将对泉州是历史性空白的填补。”
记者还了解到,下一步,将由省、市两级考古队员组成发掘队伍,对现有遗址进行抢救性发掘,让珍贵的历史信息得以保存。
编辑:夏腊梅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