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北发现跨汉宋金三朝古墓和西汉"对窑"
来源:徐江帆 作者:中国广播网 日期:2006-6-17
在南水北调工程中线的文物挖掘保护中,考古人员在河北唐县都亭遗址、墓地发掘工作经过开始阶段的抢救性发掘,发掘了纵跨汉、宋、金、三个时期古墓群,并发现西汉时期的“对窑”窑炉,对研究当时的葬俗文化和陶器、陶瓦制品烧制的工艺具有重要意义。
都亭遗址、墓地位于唐县县城西南4公里都亭乡东都亭村东,拟发掘面积3500平方米。据《光绪唐县志》载,都亭,春秋为“鲜虞之中人城”,汉代“唐县之中人亭”。
记者者在现场看到,考古工作人员正在紧张的对遗址及墓地进行细致勘察发掘。据了解,自4月下旬,考古人员经过对遗址、墓地进行勘探、发掘,发现了西汉时期的陶碗、陶盆、陶罐、陶釜等陶制品、及大批筒瓦、板瓦等遗物、遗迹,清理了灰坑、古窑炉及汉代至金代的墓葬,目前,已发掘完成墓葬10座,出土了一批陶器、瓷器。还出土了做工考究的西汉时代的石臼。
据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研究员孟繁峰介绍,此次发掘的古墓群中,多为砖室合葬墓,时期跨越汉、宋、金三朝,其中中金时代墓葬居多,主要有穹窿顶砖室墓和船形墓。在墓葬中也发现少见的金代附葬龟镇的组合砖室墓,使龟镇镇墓现象的发现由明代追溯到金代。发掘出土的随葬品保存完好,对于研究末金时代葬俗文化乃至研究我国古代北方墓葬礼仪和风俗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最重要的发现是此次遗址中发现了罕见的西汉时期的对窑窑炉,为两个窑炉是相对而建,呈钥匙结构,属半导烟窑,可以科学引导烟气疏散。而这种“对窑”一般在南北朝之后的遗址中才有。从遗址中发现的3个烧制砖瓦陶器的窑炉,及窑炉场址的分布,对研究该阶段陶器制品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编辑:夏腊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