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继承中发展 歙县大手笔打造徽商大宅院
来源:黄山日报 日期:2006-6-14
歙县城区投资1.5亿元的徽商大宅院建设项目,是我市的一大人文资源抢救项目。该项目响亮地呼应了市委、市政府建设“文化大市”的战略构想,从2005年4月初动工,经过一年多的紧张施工建设,大宅院前庭后苑与房屋体系工程基本完工。
歙县徽州文化旅游景点开发中心合作商们,产生兴建徽商大宅院这一宏大创意的原因有三:市委、市政府前瞻性提出“三市”目标,歙县绘制了打造“全国文化大县”的蓝图;徽州各地现存大量无名老宅已经整体或局部倾倒,它的有用零部件,客观上成了化腐朽为神奇、抒写历史诗篇的片断与章句;二百多年前,徽商第一人鲍志道的孙子在歙县棠樾建造了一座保艾堂,从现存遗址和史料看,拥有36个天井,108个房间的保艾堂,是古徽州最为宏大的徽商贵族建筑,是重要的历史参照。
为创作这一徽文化巨著,歙县组织一批徽派古建专家,从上世纪末开始着手前期准备,对大量报废及群众弃居的民宅进行抢救整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兴建徽商大宅院。
徽商大宅院建筑的细部,有一幅幅繁丽多姿,精美绝伦的古典装饰艺术雕刻,大宅院中的“三雕”不仅有审美和观赏的价值,对于研究明清徽商、研究古徽州印刷业与新安书画、徽剧都具有重要价值。据徽州文化旅游景点开发中心总经理徐双贵介绍,在黄山市范围内目前保存的门楼砖雕珍品,徽商大宅院一处就收集了20多幅涉及戏文、故事、传奇、山水等众多题材。据初步统计,大宅院内的古徽州三雕大大小小多达一万四千多处。
徽商大宅院是徽州文化的集中体现,全国百佳导游方颖对徽商大宅院的产业价值有着深刻认识,方颖认为,作为徽文化旅游产品中的极品,徽商大宅院在建设过程中,仅她一人就陪伴过上百批的游客。在黄山旅游格局中,徽商大宅院无以复加,无法取代,必将为歙县在打造华东旅游强县的历史进程中,永久地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编辑:夏腊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