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再不进行修葺,这段长城将被侵蚀得更加严重,可能有一天我们连残垣断壁都看不到了。”八达岭长城抢险加固工程正式启动。此次抢险加固工程主要针对遭到破损比较严重的八达岭长城国保段(南七楼———南十六楼)1245米的未开放区域和9座敌楼,抢修将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
塌陷处能看到长城内部结构
八达岭长城国保段未开放区域由于自然风化、雨水冲刷和野生动物筑穴居住以及个别游人违反规定游览等多种原因,文物主体出现塌陷、土质松动、地面砖缺损等多种险情。记者随同北京市文物局的工作人员来到了残长城的抢修现场,远远就能看到一个已经只剩下2/3部分的青灰色的烽火台。这段残长城与开放的长城相比,没有整齐的石阶,只有墙体塌陷破碎形成的小路。透过塌陷的地方,能够看到用石头砌成的长城内部结构。
自制工具从长城脚下捡砖
在残长城的平台上,参与抢修的工人正在用一种自制的工具,从长城脚下捡砖。“工程启动后,我们工人首先要进行的工作就是捡砖。”负责施工的北京文物古建公司项目经理聂换柱介绍,这段未开放的长城大部分墙砖都塌陷了,掉入周围的山沟内,所以首先需要工人把能重复利用的原有材料捡回。由于原始城砖还远远不够用,仍需要生产一些新城砖增补。而这些墙砖的制作过程也将使用传统加工工艺———用老浆灰手工摔制而成。整个抢险加固工程大概需要八九万块新砖,占到所有修补用砖的2/3左右。
聂换柱介绍,由于山路崎岖两边还都是林场,所以工人们并没有任何搬运工具可以使用,所有的浆灰和石砖等材料都要像古代建造长城一样,靠工人们每天背上山,而这里最高的海拔有800多米。本次施工预计工期一年。修护工程完毕后,这里还将保留残长城的面貌,是否会对游人开放,仍未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