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福宫花园重建:故宫大修之外的一抹亮色
来源:外滩画报 日期:2006-5-28
故宫与建福宫:修缮褒贬两重天
备受关注的故宫大修工程自2002年启动开始,就因其大修计划和工程中的种种问题受到来自上到文物保护、学术界,下到普通人的纷纷议论,甚至批评。负责大修工程的故宫博物院也因此承受巨大压力。
不过,新近完成的故宫建福宫重建工程的完成却让他们松了一口气。在香港的中国文化基金会的直接协助下,位于故宫内庭西侧的建福宫花园复建工程自2000年5月开工,五易寒暑,至2005年11月竣工,并于5月16日被正式移交给故宫博物院。建福宫花园重建并不属故宫大修范围,但其完成的优异品质却博得了各方的一致赞许。就在几个星期之前,2006年美国《商业周刊》和著名的《建筑实录》杂志联合举行了建筑“中国奖”颁奖会,建福宫花园重建获得了“最佳保护项目奖”。
这给艰难进行中的故宫大修带来了一抹亮色。
武英殿的确有尿檐现象
相比一片叫好之声的建福宫工程,2002年开始,并将持续到2020年的故宫大修却总是引来质疑和批评。南方某媒体更是以《故宫:一份大修,两份问卷》为题对此进行比较,一褒一贬。
52岁的故宫博物院古建修缮中心主任李永革很反感这种比较,“难道有香港人参与管理就修得好,没有就修不好吗?”李永革的另一个身份是建福宫花园复建工程管理小组组长,同时也负责故宫大修的具体工程。
在他看来,建福宫重建与故宫大修不能进行比较。李永革并不愿对这一说法做出解释。后来,古建修缮中心科长李福刚在接受采访时,给出了一个答案。他说,建福宫是复建工程,并没有文物价值;而故宫大修都是文物工程,两者评判标准不一样。已经修缮完毕的武英殿成为了被批评对象。之前有消息称,武英殿在封顶之后出现漏雨状况已不止一次,殿顶不得不掀开重修。
对于这一说法,李永革也予以否认,他说:“这是媒体理解错误,因为漏雨才修,而不是修好再漏。”
不过他也承认,的确发生过漏雨事件,不过“漏雨”的说法并不正确,“只是发生了尿檐现象。这是古建修缮的传统弊病。”
“尿檐”为建筑学俗语,指古建筑的屋檐及其附属排水系统不能导出全部雨水,部分雨水因此侵入琉璃瓦的缝隙而侵蚀檐体。李永革分析说,造成尿檐的原因应该有两点,一是琉璃瓦覆压咬合的尺寸不够,二是瓦顶铺设的角度不对。
木匠出身的李永革对“故宫大修缺乏足够的工艺”的说法加以驳斥。他说:“我们掌握大部分的工艺,这里最老的工人都在故宫干了30多年了。不是工艺做不到,而是材料找不到。”
武英殿修缮面临的一个大问题是,并没有足够好的新木料可供使用。即使是此次采用的最大的新木料,直径90厘米、12米长的红松木,对于武英殿来说也远远不够大,必须加长一截,内以钢筋连缀之后才敷使用。不要说楠木,就是足够长的红松也是难得。因此在武英殿就使用了相对较小的木料加以拼接。“许多材料都找不到了,过去民间用过的一些材料,现在要用新型的建筑材料取代,这是客观问题。”
编辑:夏腊梅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