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
  首页 | 谈古论今 | 文物古迹 | 古建艺术 | 古建营造 | 古典园林环境 | 古建器皿 | 古建历史 | 古建论坛
 古建首页 >> 谈古论今 >> 古建资讯 >> 正文
深化名城规划 弘扬保定文化特色
来源:保定日报  作者:倪贺营  日期:2006-5-13
    城市是人类经济文化发展的产物,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如何发掘、保护和利用城市独具的文化遗产,在延续中创新,创新中发展,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建设和管理中应考虑的首要问题。

    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保定市拥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素有“文化古城”之誉。为促进古城的保护和建设,保定市在2.3平方公里的古城区内,对文物古迹、历史传统街区、城市风貌和空间秩序精心规划。根据文物分布及价值,采取了“点、线、片”相结合,分区、分级进行保护的原则,制定了具体的保护措施,明确了古莲池、直隶总督署、淮军公所、大慈阁、清真寺和两片传统民居等7处建设控制地带,控制用地面积52.8公顷。

    保定市的文保单位多为祠堂、庙宇、衙署、官宅、书院、学府、名人故居等,受多元文化的相互渗透与交融,形成了保定古城地方传统建筑风格、中西合璧建筑风格、徽派建筑风格、伊斯兰建筑风格并存的建筑风貌特色和古城“靴形”平面格局及独特的路网布局特色。在保护规划和建设中,对文物古迹周围地段,按文物古迹建筑形式、风格、色彩、高度等景观环境要求进行新建、改建活动。

    多年来,保定市在名城保护与旧城改造中积极探索。但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许多方面还有待提高。

    挖掘与弘扬、保护与利用、继承与创新有形的优秀历史文化特色,塑造高品质的文化名城形象,是保定市规划、建设与管理中应始终坚持的根本原则。

    笔者认为,首先要深入控掘保定市多元文化特色,因地制宜地深化完善历史街区、文物古建及周边的详细规划,进一步保护、整合、利用好有限的文物古建资源,按照传承优秀历史文化特色、修旧如旧的原则,分级、分类编制文物古建保护、修缮、利用规划,控制引导好周边的建设,体现古城的“真”与“美”。在保护的同时合理利用,使保护与利用相得益彰。比如:抢救修缮淮军公所这一具有北方特色的徽派建筑群,搬迁居民,开辟民俗博物馆,展示民俗文化;对西大街、城隍庙传统街区进一步整治修缮,恢复一些传统的老字号,形成集建筑文化、商业文化、旅游观光、购物休闲娱乐于一体的传统特色步行街区;建议尽快编制历史文化名城旅游规划,以裕华路为主线,将古城区内众多的文物古建修复开放,发展历史文化旅游产业等等。

    再者是彰显古城水系丰富的特色和优势。按照河道景观规划,拆除河道两侧影响绿化景观建设的建筑,逐步恢复“上谷八景”人文景观,加快实施污水截流河水还清工程,为市民营造良好的自然、生态、滨水、亲水环境。

    三是对古城区内可改建区域和地段,按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要求,深化规划研究和形象设计,配建体现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的专题绿地游园、艺术小品、文化雕塑,使建筑环境、文化特色与市民需要有机融合,求得良好的“品”与“韵”。

    保护古城风貌、改善古城环境与开发建设现代化新区,是历史文化名城发展建设的双重责任。为此,保定市在新区规划中,提出了“新经济、新文化、新城区、新环境”的发展定位,明确了“文化新区、体育新区、生态新区、宜居新区”的建设目标。因为,城市特色是城市内在素质的外部表象。我们不但要保护历史遗留下来的精华,而且要在继承和延续中创造新的历史。弘扬保定文化特色,是社会各界共同的责任和使命。
编辑:夏腊梅
名称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中精神蕴涵

类别人工写意山水园
名称明十三陵的风水术

类别风水玄学
名称皖南村镇中的风水术

类别风水玄学
名称北宋山水宫苑

类别人工写意山水园
名称唐代自然园林式别业山居

类别自然山水园
名称秦汉宫苑“一池三山”

类别人工写意山水园
 ·蓬莱阁加强文物安全保护
 ·西安将对“大唐西市”“大唐..
 ·登封会善寺近日修缮完毕 即将..
 ·北京全面启动保护长城工程 将..
 ·唐代古建“慈源寺”将整体移..
 ·明泰陵300年來首度大修 總投..
 ·千年古寺“搬家”创世界纪录..
 ·上山遗址发掘面积再度扩大(图..
 ·国家文物局长建议故宫“逐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