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北寺塔可登顶游览
来源:苏州新闻网 日期:2006-4-30
结束了两百多天的大规模整修,5月1日“江南第一塔”北寺塔即将以新的面貌迎接国内外游客的到来。届时,游客们可以登临北寺塔塔顶,一览古城风貌。北寺塔位于报恩寺内,亦称报恩寺塔,在南朝梁代中大通年间由寺僧募建而成,当时宝塔有十一层,后被焚毁。北宋元丰七年(1084年)重建,诗人苏轼舍铜龟盛放舍利供奉塔中。建炎四年,金兵南侵,焚掠苏州,塔与寺同毁。现存之塔是南宋绍兴年间行者金大圆住持募建的九级塔。1957年报恩寺塔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现存的塔,在元、明、清各代,经过多次修葺,但清末以后失修近五十年,日益残损。1958年,因遭雷击,宝塔多处漏雨,虽进行了维修,但未能治本。于是在1965年,北寺塔进行了解放后的第一次大规模全面整修,历时两年有余。但是,近四十年来,宝塔塔身残损不堪,局部又出现险情,塔体6层以上更是出现了较大沉降。于是在去年8月,新一轮的北寺塔维修工程全面启动。经过八个多月的紧张施工,目前该塔的整修工程主体工程已经基本结束,细节布置和周边环境整治仍在继续中。
记者在现场看到,塔下外围花岗岩的栏杆被重新更换;宝塔原先斑驳的墙体经过粉刷,已焕然一新;腐朽的木构件也进行了更换和处理;塔基的浮雕经过工匠的巧手得到了修复。在堪称整个古塔精华的第三层,原先被石灰涂抹的墙面恢复了原来的面貌,原始而古朴。该层梁架结构完整,代表吴越古建风格的瓜楞柱只有在双塔罗汉院、宁波报国寺可以看到,仅现于北寺塔和玄妙观的五铺作上昂四六式斗八藻井则显示出了浓郁的宋代建筑艺术风貌。
据此次大修的技术负责人袁小芳介绍,他们在修复过程中还对栏杆、栏板等木质构件进行了防腐处理,对塔刹进行了加固,并用灌注化学泥浆的方法解决了塔顶长树的难题。在四层以上,工人们为混凝土楼板面铺上了薄方砖,再现古建筑的风貌;顶上几层的沟槽防水增强了古塔的抗台风能力,解决了雨水倒灌的问题;塔顶的一条避雷线也换成了双避雷线,更加安全。整个维修工程于今日竣工。
在整修的过程中,北寺塔一次次给人们以惊喜。工人在古塔墙壁内曾发现一块南宋塔砖,上面的铭文为古塔的建造年份提供了可靠的实物依据,而五层的一根木梁又记录了明代北寺塔整修的情况,刻有砖块烧制地点、募捐者姓名的砖石也有不少。
据悉,在经过布置后,北寺塔一至九层将从5月1日起正式对外开放,而过去游客最多只能登到第七层。
编辑:夏腊梅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