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六朝建康宫城露出冰山一角
来源:南京晨报 日期:2006-12-15
自2001年5月起,南京的考古工作者经过5年的时间,在中山东路与太平北路交界处的南京图书馆新馆建筑工地发掘了六朝建康宫城的一段东西向城墙北折的拐角。这段拐角是今后确认台城四至范围的重要坐标点,因此被文博界专家戏称为台城遗址“冰山一角”。昨日,南京图书馆新馆举办了“湮没的皇宫———六朝建康宫城(台城)部分遗迹展示”座谈会,会上蒋赞初、潘谷西、梁白泉、罗宗真、龚良、陈祖洲、贺云翱、胡阿祥等一批文博界的专家学者在南京图书馆新馆展示大厅与记者一同通过台城遗址“冰山一角”还原了一下六朝建康城昔日的繁华风貌。现场目击还原“皇宫”之一:
条条车辙印背后的东晋大路一条砖砌的大路笔直伸向东晋的建康皇宫,雨一直在下,雨点打在路旁的柳树、槐树上,顺着大路流到路旁的排水沟中。王侯将相乘坐的牛车日复一日地碾轧,砖路上被碾轧出一道道车轱辘印。公元328年,叛乱的大将苏峻一把大火烧毁了建康城,之后政权更迭,岁月荏苒,1600多年之后,这条东晋大路已被各个时代的土层所湮没,直至今日又重见天日。
据南京市博物馆副研究员王志高介绍,在大行宫地区发现的六朝高级道路有许多条,其中跨越今中山东路与南图新馆工地就有多条孙吴、南朝的道路。这条有着条条车辙印的东晋大路在孙吴旧路基础上向西位移了6米,这条大路中央为夯土路面,两侧为砖铺路面,从砖侧发现的纪年铭文看,这条大路铺设于东晋成帝和康帝时期。还原“皇宫”之二:
中国最早使用砖墙的城市之一自从吴王孙权建都南京,使南京成为“帝王都”以来,所使用的城墙建材肯定会让人十分惊讶,孙权在南京建都“建业”时,城墙所用的材料竟然是竹篱。到了公元322年,东晋成帝在苏峻烧毁的宫殿原址修建新宫,直到“新宫成、署曰建康宫……”之时,所用的材料也不过是草席。直到40多年后,东晋国力加强,孝武帝才开始翻修新宫,使用了木材、夯土乃至城砖等建筑材料。
而如今躺在南图新馆展示大厅地下的拐角处的城墙遗址,已经使用了砖墙。专家表示:“从这些城砖可以发现,六朝建康城是中国最早使用砖墙的城市之一。”还原“皇宫”之三:
明暗水沟“给排水”系统很出色六朝时期的建康宫城遗址,还处处残留着一些建筑遗迹。在这次考古发掘现场,考古人员还发掘出了十余座砖构的房址、十余口保存完好的水井、多处规模很大的排水沟。东南大学教授潘谷西对排水沟青睐有加:“当时设计的‘给排水’设施真是太精巧了!”潘教授表示,在六朝建康宫城遗址发现的大量排水沟,许多都是砖砌的明沟,但是其中还发现了一些暗沟就比较精巧,比如其中一条排水沟因为要穿过道路,道路下的那部分就砌成券顶暗沟,这样就既不影响交通,也不影响排水,这在北魏的洛阳古城里很少发现。还原“皇宫”之四:砍断东吴桥桩展现先进“冶铁”在南图新馆工地东西向壕沟与南北向道路交会处,考古工作人员曾经发现了一座东吴时期的单孔木桥,桥面板已经不存,但桥桩依旧保存完好。值得注意的是,深埋地下的桥桩顶部锋利,似乎曾经被利器所砍断。南图建设工程指挥部的副总指挥长孙向东向记者表示:“一看到这些木桥桩,我就大吃一惊,把木桩砍成这样,估计现在的刀都很困难。可见当时的冶铁技术已经非常先进了!”专家发言蒋赞初:遗址保护与图书馆建设“双赢”在南图新馆,文博专家们对遗址保护与南图建设能够获得“双赢”感叹有加。记者发现,南图新馆在遗址上建起了一个钢化玻璃盖大厅,砖路、城墙、排水沟等建筑遗址和文物按原样陈列。直观、形象的六朝建康城活生生地呈现在南京人面前,使得遗址保护与图书馆建设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说起如今在南图新馆的六朝建康皇宫遗址,蒋赞初教授表示:“为了保护遗址我和潘谷西、梁白泉花了三年多时间!如今能把古遗址保护与图书馆建设共同抓起来,这是一种双赢!”
在2003年春天,蒋赞初与潘谷西、梁白泉先生一同获悉,在大行宫以及民国总统府周围发掘出六朝遗址。于是,三人多次前往考古工地考察,最终确认,这就是千百年来真正的六朝建康城,也就是古台城的所在。于是当晚,蒋教授伏案写信、画图到半夜,敦请有关部门保护好这处遗址,并且与潘先生、梁先生共同署名送出。
幸运的是,三位在文博、建筑界德高望重的老专家的建议最终得到了相关部门的重视,最终在省市文物局、南图工程指挥部、建筑规划设计院、南京市博物馆等单位的协同努力下,这座“湮没的皇宫”才得以在南京图书馆内重见天日。文物展示六朝建康城“拐角”出土哪些文物?瓦当
在本次“湮没的皇宫———六朝建康宫城(台城)部分遗迹展示”座谈会上,展示了一批六朝建康遗址出土的部分实物文物及其图片,可分陶、瓷、铜、铁、石等类别,其中尤其以瓦当为最,达600多件,类型多样,分云纹、人面、兽面、莲花四类,是迄今为止六朝瓦当最为重要的收获。
釉下彩瓷器
在本次展示中,同时展出了30多件釉下彩瓷器残片,其中一件带盖双领罐和盘口壶能够修复完整,其他能辨器有洗、盏和器盖等。它们出土层位清晰明确,时代特征明显,彩绘内容丰富,工艺精湛,是我国近年来古陶瓷考古的一次重大收获。研究表明已经发现的这些釉下彩瓷绘器主要流行于孙吴后期,均为日常生活类器皿。
文字砖
展出中,还有不少建筑用砖的侧面和端面印有各类图案和文字,文字砖可分纪年、纪事、方位、用途、姓名等多类,有助于对发现的各类建筑遗迹具体时代和性质进行考定。
编辑:夏腊梅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