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空关老宅,期待“开门红”
来源:扬州晚报 日期:2006-10-12
今年国庆节期间,老城区两户居民宅院对社会开放,取得了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而在老城区,像这样可利用的老宅院有20多处,不过目前都处于空关状态——
今年国庆节前,扬城旅游最热闹的话题之一就是“在古巷游的基础上注入民居体验游”,这一新招果然成为黄金周旅游的一大特色亮点。乘着这股东风,昨天,我市的古建专家赵立昌又带着记者在老城区“巡游”了一番,他认为在扬州老城区,可以拿出手的“宝贝”老宅实在太多了,而对这些老宅的开发利用,虽然已作出一些尝试,但开发的力度与深度,还远远谈不上物尽其用。
“祥庐”“木香园”接待近600游客
根据旅游部门调查和征询主人意见,今年国庆节期间市区有两户人家选择性地对社会开放参观,其一为徐鹏志先生家的“木香园”,其二为杜祥开先生家的“祥庐”。
记者向徐鹏志询问“木香园”国庆接待的情况时,他告诉记者:“当初说好我家是10月1日、2日对外开放,可是除了3日不在家,整个黄金周天天有人去看,其中2日一天就有近200人前去游玩。这些来宾既有旅游局联系安排的,也有不少是自己找上门的,除了本地人,还有慕名而来的北京人、浙江人、上海人……”“我们家从来没有这么忙过,7天就接待了近400人,昨天我还特别在门上贴了一张告示‘平时不接待个人来访者’。”与此同时,杜祥开的“祥庐”虽然居住在深巷之中,不易寻访,但节日期间也接待了近200人,同样让他忙得不亦乐乎。
老城区可利用空关老宅院有20多处
开放古巷民居体验游是扬州旅游发展的一个方向,不论是家庭园林、还是个人收藏等,都倾注了主人大量心血,真正体现出扬州人家的氛围。但是,如何批量开放私人住宅而又不过多影响居民生活,这也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赵立昌先生认为:只要稍加整理,就可以花小钱做成大事。
据赵立昌长期观察研究统计,目前扬州可利用宅院达20多处,且都属于公管房屋,但这些宅院的现状是既没有使用,也没有维修。为了证实,赵立昌带着记者实地进行了一番探访,其中仅东关街、彩衣街一带就有李长乐故居、胡仲涵故居、街南书屋以及弥陀巷的罗聘故居等,此外,北柳巷小学内有董氏祠,永胜街有魏氏盐商住宅,广陵路上有张连遗故居、广西巡抚公馆、楠木厅,其他诸如宁寺下院、小盘谷、富春花局、汪鲁门、岭南会馆、东岳庙等不少古宅均处在长期空关状态。
空关老宅当尽快物尽其用
赵立昌告诉记者,对于这些长期空关的房屋,曾有人想出资购买,但都因种种限制无法实现。对此,赵立昌建议,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对类似长期空关的房屋实施限期回收,然后按照文物保护的原则,谁维修谁使用,以维修资金充抵房租,既可以当作民居对外开放,也可以适当从事老城区为发展旅游配套的经营性项目,还可以选择一部分有典故、有价
值的老宅子,提供给对老扬州、老城区有所了解的扬州老人居住,既担任保管员,又担当讲解员,开辟老城区的家庭旅馆。总之,就是让空关的老宅尽快能物尽其用。
“这样的挖掘和利用是非常必要的,而且必须是将房屋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剥离、把房屋的原有功能和旅游功能剥离,通过成立专业的古城旅游公司,整合资源,完善古巷游市场和完整的利益分配体制。”市政协副主席、市旅游局局长王克胜对此有着更深的思考。
“体验式”民居游前景无限
王克胜认为,古运河、古城和瘦西湖是扬州旅游最大的品牌,其中古城的精髓就是古巷游。但过去古巷游的内容比较单一,游客的参与不够,而对古巷民居、空关老宅的挖掘利用,就是要丰富古巷游的内容,这是一项有待挖掘的资源。对于这些古城的“宝贝”,可以通过公益性行为、行政推动和市场化运作,将之整理出新,重新进行打造,这样的尝试已经通过黄金周的运作得以体现,成效出乎意料的好。但是,这样的效果还仅仅是自发的市场,还没有真正地表现出“体验式”,如果加以引导、包装,让整理出新的老宅以主人身份出现接待游客,这种旅游产品的市场前景会不可估量.
编辑:夏腊梅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