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山西,叩问晋商和佛文化
来源:惠州新闻网 日期:2006-1-23
“人说山西好风光,地肥水美五谷香,左手一指太行山,右手一指是吕梁,站在那高处,望上一望,你看那汾河的水呀,哗啦啦啦流过我的小村旁……”一曲曾经唱响大江南北、似要把山西山山水水都看透的上世纪60年代歌曲,让郭兰英那风情万种的歌喉,仿佛又引领我们回到了怀载厚重历史沧桑的华夏民族诞生地……
云冈石窟那油然而生、对历史和文化的时空穿越感,乔家大院那行走在院落间却无知觉中的迷失感,以及那错落的亭台楼阁和无数雕梁画栋中豁达的历史文化包容感等不一而足的触景生情,可在广东中旅惠州分公司在春节期间推出的省外游一行中,渐行渐远地一一体味。
平遥古城,史话千年
行走在至今已有2800多年历史、历经26次修葺的平遥古城的城墙边,抚触其据说处处皆有玄机的一砖一缝,念想其初建时以神龟“吉祥长寿”的取意,再登高鸟瞰筑为“龟城”的古城头———南门迎薰门(被喻为龟之双目),会有极目千年之感。北城门的拱极门为龟尾,是全城最低处,城内所有积水均在此流出;东西则有4座瓮城双双相对。上西门为永定门,卜四门为凤仪门,上东门为太和门,外城门向南而开,形似龟的三腿正常向前屈伸;而龟的第四条腿下东门外城门径直向东而开。瓮城是建在城门外的小城,又叫月城,瓮城城门与大城门的朝向多数呈90°角(南门和下东门除外),这样的设计即使实战中敌军攻破了瓮城城门,也能“瓮中捉鳖”。
除了古城墙,平遥古城内还有建于五代时期的古木结构建筑———镇国寺大殿、以及金代建造的文庙大成殿等古迹,其城内现存的3797处四合院式的民居,亦值得一览。行走在这些高门大院的住宅中,足可看出历史上平遥的富足。
乔家大院,辉映古建筑文化
行走在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山西祁县的民居里,究其集宋、元、明、清之法式,汇江南河北之大成者的乔家大院,仿佛在“看一个个晋商大院演绎人生百态;听一座座古建筑讲述尘封历史”。
乔家大院位于山西祁县乔家堡村,从太原市向南走54公里就到了村口。乔家大院又名在中堂,是清代全国著名的商业金融资本家乔致庸的宅第,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以后曾有2次增修,一次扩建,经过几代人的不断努力,于民国初年建成一座宏伟的建筑群体。综观其全院布局严谨,设计精巧,俯视成“喜喜”字形,建筑考究,砖瓦磨合,精工细作,斗拱飞檐,彩饰金装,砖石木雕,工艺精湛,有清代北方民居之独特风格。难怪乎素有“皇家有故宫,民宅看乔家”之说,其时已名扬三晋,誉满海内外。故有专家学者誉之为“北方民居建筑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据了解,乔家大院曾被《大红灯笼高高挂》、《赵四小姐与张学良》等40多部影视剧作为拍摄地。而新近一部以其名字命名的《乔家大院》连续剧也即将在今年央视播出,到过乔家大院的游客则可慢慢在银屏中,再度回忆其曾经亲眼目睹的古建筑风采。
五台山云冈石窟,彰显佛教文化
行走在有着“华北屋脊”之称的山西省五台县五台山,仰望5根拔地而起、巍然矗立的擎天大柱,其峰顶平坦如台。山上气候多寒,盛夏仍不知炎暑,清凉山是其别称。这样一个融自然风光、历史文物、古建艺术、佛教文化、民俗风情、避暑休养为一体的旅游区,其平均海拔1000米以上,最高点北台叶门峰海拔达3058米。
据传五台山为佛教文殊菩萨的道场,以其建寺历史之悠久和规模之宏大,而居佛教四大名山之首,在日本、印度、斯里兰卡等国都享有盛名。五台山寺庙始建于汉明帝,唐代因“文殊信仰”繁盛,寺院多达360多处,现尚存43处。走进这里,可见林立的寺庙,鳞次栉比的殿宇,而其中显通寺、塔院寺、殊像寺、罗寺和菩萨顶这五台山五大禅处,则非得“到此一游”。
走近云冈石窟,瞻仰它依山而建、东西绵延1公里的石窟群,你将深感其气势之恢宏远大。其现存主要洞窟有53个,佛像、菩萨、飞天等造像5.1万余尊。进入石窟中,其石雕之众多之高大之微小,栩栩如生,布局构思巧妙,给人以丰富多彩、琳琅满目之感。石佛最高者17米,最小仅几厘米,在雕造技法上,继承和发展了我国秦汉时期艺术的优良传统,并吸收了犍陀罗艺术的有益成分,创建出云冈石窟这种独特的艺术风格。云冈石窟气魄宏大,外观庄严,雕工细腻,主题突出,与敦粕石窟、龙门石窟并列为中国三大石窟。
编辑:夏腊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