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維技術助力龍門石窟考古測繪
来源:新華社 日期:2005-12-17
洛陽龍門石窟研究院副院長李隨生介紹說,傳統的測繪工作一般沿用拉基線、尺子量、張網格等手工方法,消耗過多的人力物力。此外,洞窟內部光照條件很差,而且牆體錶面受到風吹、雨蝕以及空氣氧化等作用,變得斑駁陸離,很難辨識其本來面目,不能真實反映石窟現狀。
利用激光掃描技術得到的三維數字化記錄具有許多優點:測繪精度高,保真能力強﹔能從不同的角度全方位展現紀錄對象的全貌﹔便於室內整理和分析研究,節省現場工作時間等。
與傳統的考古和文物技術相比,三維數字化技術在以下方面具有明顯的優勢:三維模型可作為真實文物的副本保存,為文物保護研究建立完整、準確、永久的數字檔案﹔三維數字化技術通過數字記錄的方法為文物保護提供檢測和修復依據,並能夠在掃描已知數據的基礎上重建已經不存在的、或者被毀壞的歷史遺跡﹔三維數字化技術能夠真實記錄考古發掘現場,再現考古發掘前後的遺址原貌﹔三維數字化技術可以對流散到國外的文物進行數字復原﹔虛擬博物館和虛擬展覽能為文物考古工作者及遊覽者提供更自由的觀察視點。專家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三維數字化技術會在考古和文物保護領域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龍門石窟與敦煌莫高窟、大同雲岡石窟並稱為中國三大石刻藝術寶庫,具有很高的藝術、歷史考古和宗教研究價值。該石窟自公元493年開鑿以來,歷經盛唐到宋,大規模開鑿長達400余年。現在洛陽伊水兩岸長達1公里的崖壁上,共存有2300余個洞窟、近11萬尊造像、80余座佛塔、2800余塊造像題記。2000年11月龍門石窟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编辑:钻天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