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
  首页 | 谈古论今 | 文物古迹 | 古建艺术 | 古建营造 | 古典园林环境 | 古建器皿 | 古建历史 | 古建论坛
 古建首页 >> 谈古论今 >> 古建资讯 >> 正文
碧江:一部岭南历史文化教科书
来源:珠江商报  日期:2005-11-9

    对于碧江最近获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当年负责碧江古建筑群修复工作的华南理工大学东方建筑文化研究所专家认为,能获此殊荣首先在于碧江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

    而2003年碧江金楼参选“佛山新八景”的时候,也有评委是这样说的:“在群众投票的前八名候选景点中,金楼开放的时间最迟,广告量最少,开放范围和造景投入不算大,但在旅游界和游客中产生了这样的大效应,印证了文化内涵和地方历史特色的魅力。”

    走进碧江,这里,蕴含着深邃的历史文化;这里,展现了江南水乡民居的秀色古香;这里,曾孕育过工业文明的胚胎;这里,潜在着旅游资源开发的广阔前景——

    碧江讲“古”

    碧江地段的文化最早可以追溯到东汉,1986年就在所属地段的象岗发现了汉古墓群,两件象岗出土的汉陶现收藏于顺德博物馆。碧江水陆交通便利,陈村、紫坭、石壁三条水道汇于碧江,自古以来是广州往来西江、北江船只的必经之地,旧时就是一个繁华的内河中途港。到清代中叶,碧江又发展成为一个颇具规模的手工业造纸基地,并形成了三圩六市。清末,随着洋务运动引进蒸汽机进行粮食加工,形成了珠三角一个重要的“谷埠”——粮食加工储运中心。

    碧江是一个极具文化渊源的地方。自南宋建村至清末,这里至少出了20多名进士、140多名举人,还哺育出苏葵、苏珥、梁若衡等著名学者和仕宦名人。由于文化和商贸发达,一代代职官文人和儒商在碧江营造出十分考究的连片古建筑群,包罗了祠堂、馆舍、书塾、民居和园林。抗日战争著名的广雅中学就曾暂迁至此。叶剑英、郭沫若、沈雁冰等中国近现代著名人物先后到过碧江,向广雅中学师生和碧江人民宣传革命真理。碧江人还十分注重保护环境,上个世纪90年代就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保护环境方面的嘉奖。

    碧江金楼“金不换”

    金楼、泥楼、蚝壳墙、砖雕……碧江近年拂尘惊世,被专家和远近游客总结出古博精真四大亮点。

    在碧江古建筑群内,游客可穿越400多年的时空,从明朝到晚清,置身于原汁原味的历史场景中,“古”味厚重。碧江金楼及附近的泥楼、职方第、慕堂苏公祠等7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建筑,风格上保留着干打垒、蚝壳墙、水磨砖、镬耳山墙等特色;装饰方面,木雕、砖雕、石刻、灰塑、壁画应有尽有,一座古建一个时代,此所谓“博”。古建筑中以碧江金楼最为知名。因楼中精美的花刻木雕装饰多用金箔镶贴,富丽堂皇,故得名金楼。楼内巧夺天工的金木作,几乎包罗了木雕艺术中的所有手法,还有刘墉等清代名家的字画、明清家具珍品,以及后花园里堪称为碧江的“清明上河图”巨型铸铜壁雕,非亲临其境不能领会其“精”。此外,金楼景点“修旧如旧”,宅第内所有生活用品、摆设、家具等等,全部是与宅第主人有关的同时代实物,此所谓“真”。

    专家指出,这里村落形态基本完整,街巷体系和建筑肌理在很大程度上保持了传统原貌。可以说,是一处难得的民间建筑博物馆。
编辑:夏腊梅
名称天津之根——大直沽(组图)

类别风景名胜建筑
名称湘山寺

类别寺观建筑
名称江南第一厅堂

类别私家园林建筑
名称苏州文庙大成殿

类别寺观建筑
名称阁院寺

类别寺观建筑
名称北海公园

类别皇家园林古建
 ·杭州玉皇山南将有千余拆迁户..
 ·蓬莱阁加强文物安全保护
 ·西安将对“大唐西市”“大唐..
 ·登封会善寺近日修缮完毕 即将..
 ·北京全面启动保护长城工程 将..
 ·唐代古建“慈源寺”将整体移..
 ·明泰陵300年來首度大修 總投..
 ·千年古寺“搬家”创世界纪录..
 ·上山遗址发掘面积再度扩大(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