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袭与进步—明清建材、装修、园林设计、建筑群体渐趋成熟
来源:建筑博物馆 日期:2005-10-8
明朝(1368—1644年)是在元末农民大起义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汉族地地主阶级政权。明初采用各种发展生产的措施,使社会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手工业生产和对外贸易十分繁荣。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建筑也有了进步,主要表现为: 第一:砖已普遍用于民居砌墙。砖墙的普及又为硬山建筑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第二:琉璃面砖、琉璃瓦的质量提高,色彩更丰富应用面更加广泛。 第三:木结构方面,经过元代的简化,到明代形成了新的定型的木构架:斗拱的结构作用减少,梁柱构架的整体性加强,构件卷杀减化。因此,明代官式建筑形成一种与前不同的特色,形象较为严谨稳重,但不及唐宋的舒展开朗。 第四:建筑群的布置更为成熟。南京明孝陵和北京十三陵是善于利用地形和环境来形成陵墓肃穆气氛的杰出实例。 第五:官僚地主私园发达。尤其江南一带为盛。 第六:官式建筑的装修、彩画、装饰日趋定型化。明代的家具也闻名世界。另外,风水术在明代已达极盛期,这一中国建筑史上特有的古代文化现象,其影响一直延续到近代。从1840年前的清朝来看,建筑上大体是因袭明代传统,但在下列几方面有所发展: 第七:供统治者享乐的园林达到了极盛期。 第八:藏传佛教建筑兴盛。这些佛寺造型多样,打破了我国佛寺传统单一的程式化处理,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建筑形式,是清代建筑中难得的上品。 第九:住宅建筑百花齐放,丰富多彩。 第十:简化单体设计,提高群体与装修设计水平。在清代建筑群实例中,群体布置已达相当成熟的地步,尤其是园囿建筑,在结合地形、空间处理、造型变化等方面都有很高的水平。 第十一:建筑技艺仍有所创新。如水湿压弯法加工木料技术,玻璃的引进使用及砖石建筑的进步等。
编辑:夏腊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