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下湾遗址考古取得重大发现
来源:宜兴日报 作者:陈娇 日期:2018-1-12
1月初,南京博物院联合无锡市文化遗产保护和考古研究所公布宜兴下湾遗址的发掘成果:历经一年多努力,共发掘清理出两百余座崧泽文化到六朝时期的墓葬,出土各类器物千余件,为还原崧泽文化时期的古代社会提供了重要而丰富的实物资料。
宜兴下湾遗址位于环科园潢潼花园南部,早在2002年,南京博物院就对该区域进行过抢救性发掘,发现遗址上叠加有崧泽和春秋战国两个时代的文化。2016年10月,无锡市文化遗产保护和考古研究所对该遗址再次进行考古调查与勘探,确认这一地块存在三处古文化遗存,由西向东依次为A区(面积约3700平方米)、B区(面积约6500平方米)、C区(面积约3000平方米)。经过前期勘探,去年5月起,来自南京、无锡两地的75名考古队员组成发掘队,对宜兴下湾遗址“挖土”8个月,随着陶器、玉器、石器、青铜器等千余件器物的出土,该遗址也被一点点“解码”。
下湾遗址所在地的原始地貌为丘陵山地,俗称青龙山。A区和C区是相对独立的居址,年代大致在崧泽文化中晚期,B区是相对基本独立的墓葬群。其中,A区东枕青龙山,北、西、南面与平地相接,为东高西低、依山而居的缓坡遗址,遗址内发现了崧泽文化和骆驼墩文化遗存,还有湖熟文化的遗物,清理出了2座井和1处房址,为研究太湖流域的史前文明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B区墓群分布在山顶,两百余座墓葬延续时间长,涉及新石器时代、东周、汉代、六朝、宋代、清代等不同时期。三区共发现随葬器物千余件,包括陶器、石器、玉器、金属器和瓷器五大类。尤其是一件长20厘米的崧泽文化大型玉钺(古代象征权力的瑞器)的出土,这是继张家港东山村遗址发现后,再次为考古学者重新审视环太湖流域崧泽文化的社会发展力水平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
下湾遗址是一处居住址兼墓区的具有功能分区性质的聚落遗址,此次发掘对环太湖流域的考古学文化及相关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为进一步完善环太湖流域崧泽文化的分期和年代序列提供了重要资料。鉴于遗址的重要性,经多方论证和协商,相关单位制定了科学、可行的遗址保护预案。其中,A区和C区各有一个区域,堆积有从新石器前到商周时期等四个时期的文化地层,且厚度颇深,表明古人在此区域的活动时间比较久,且持续时间比较长。目前,考古队已将这两个区域共3000平方米围建起来,将进行原址保护。出土的千余件器物目前已被全部移交到市博物馆,将在春节后启动文物修复工作。
编辑:珊瑚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