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
  首页 | 谈古论今 | 文物古迹 | 古建艺术 | 古建营造 | 古典园林环境 | 古建器皿 | 古建历史 | 古建论坛
 古建首页 >> 古建历史 >> 无小类 >> 正文
杭州市小营巷听王府迎来新生
来源:杭州网  作者:王帆 刘文昭 柴溢  日期:2017-7-14
    马市街是杭州一条百年老街,南起解放路,北至庆春路,和周遭高楼林立的生活紧迫感不同,这里满是烟火气息。马市街拐进来,小营巷的口子处,一扇不大的门牌边上,竖着一块石碑,上面记录着这里曾是太平天国听王府。

    说是王府,如今却是丝毫见不到王府的样子。跨过门槛便只是一个小小的门厅,听王府分为前厅、中厅、后厅三部分,在梁柱、斗拱、窗楹、门格中,到处都有精雕细凿的雕花构件,无一不辉映着当年的富丽堂皇。而今用手轻轻一碰,漆面纷纷脱落,被白蚁蛀咬过的边框已破损腐烂。百年古宅,几度易主,历史变迁,留下道不尽的故事。

    百年王府打开一段尘封的历史记忆

    太平天国时期,太平军和清军在杭城打过一个持久战,久攻不下。骁勇善战的陈炳文(太平天国著名将领)因此被委以重任,他略施小计,仅用两个月时间就把杭州城攻了下来。之后,在太平军占领杭城期间,陈炳文就在这里建了一座指挥部,商议战事,谋划策略。这座指挥部就是听王府。

    而后几经波折,民国时期,“听王府”的主人换成了诸暨富商齐克明,他把这里改造成放置布料的大仓库。仓库起火,烧了部分布匹也破坏了听王府的构造,后期修缮才得以恢复。

    解放后,这个占地四亩多的庭园建筑,被分割成居民住宅。90年代,中厅曾一度被改建成陈娟英第二敬老院。油漆斑驳的红柱子和彰显不俗工艺的精致雕花还依稀可见王府曾经的模样……

    2000年7月9日,听王府被杭州市政府命名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盼了31年和倒痰盂的日子说再见

    生活在这个“历史文物”里,在外人眼里是件令人称羡的事儿,而对邵阿姨一家来说,每天掰着指头过日子。

    时间回到1986年,这里当时是杭州电工器械厂的宿舍,31岁的邵彩凤跟着丈夫搬了进来,本想先找个房子暂时过渡一下,没想到一住就是31年。20平米的小单间,没有卫生间,甚至离厨房还有十几米远。

    “我每年都要打报告,向上面反映问题。”邵阿姨说,这里瓦片经常掉落,下雨时厨房的房顶频繁漏水,墙面因为年久失修而渐渐剥落,老鼠蟑螂泛滥成灾……

    “那时候,我们每天都是数着步子去倒痰盂。”邵阿姨说。自从嫁到这里后,她几乎每天都在寻思,这何年何月能不要再倒痰盂了呢?一歩,两步,三步,结果数着数着,就数了31年。

    今年3月份,征收小组上门做入户调查,得知要征收的消息后,邵阿姨高兴地一夜没睡觉,“盼了31年,终于盼到了。”7月10日,她和老伴搬到了雄镇楼附近的商品房,“条件比这里不知道要好多少嘞。”

    和邵阿姨一样,这里的23户居民将和“倒痰盂”的日子说再见。

    众口难调服务式征收要做好“中介”、“搬家公司”

    文保所5年前就酝酿的整改计划,但是由于居民意见不统一,很难开始实行。

    说起至今无法搬出的原因,在听王府前厅居住的钟阿姨表示:“我家老头身体不好,这里离医院近,我们希望维修而不是置换。”有的住户说找不到过渡房,有的说房价太高,找不到适合购买的房子……

    为了改善民生,保护市级文保建筑,2017年,上城区小营街道下定决心征收、修缮、保护听王府。街道征收办工作人员积极转变思想观念,由传统的被动入户改为主动联系,反复上门与群众面对面沟通,一户一档一策。

    从3月份开始上门入户调查,到5月12号征求意见初稿,小营街道征收办工作人员邵国榕和赵卫新给居民们既算账,又找房,跑遍周边20多家中介,帮住户找过渡房、货币购买房源。

    “‘扎进去’才能把群众工作做好,住户要搬家,我们一起帮他打包物品,任何不越政策底线的要求都满足。”邵国榕说,一定要将居民的利益最大化。

    6月20日听王府征收令颁发当日,就有5户腾空交房,截止目前已有20户签定草签协议,网签未启,完成率达86.95%,圆满完成区政府要求完成80%计定目标。征收完成后的听王府将全面启动文保修缮,届时这座近200年的“历史文物”将迎来新生。
编辑:珊瑚树
 ·震惊!湖北700年古建筑洪水中..
 ·北海公园漪澜堂首次免费开放..
 ·1700余活动将在首个“文化和..
 ·首届中国-中东欧国家文化遗..
 ·四川成都青白江船棺墓葬群再..
 ·2017鸟巢非物质文化遗产邀请..
 ·守护广济桥 疏浚大运河
 ·雄安新区建设文物保护应先行..
 ·临安千年古建遗存的真相揭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