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庄古镇沈厅
在周庄的近千户民居中,明清和民国明期的建筑至今仍保存有百分之六十以上,其中有近百座古宅院第和六十多个砖雕门楼,还有一些过街骑楼和水墙门,这在江南水乡是堪称典型的。在这些建筑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当数沈厅。沈厅位于富安桥东堍南侧的南市街上,坐北朝南,七进五门楼,大小房屋共有一百多间房屋,分布在一百米长的中轴线两旁,占地两千多平方米,为江苏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沈厅原名敬业堂,清末改为松茂堂,由沈万三后裔沈本仁于清乾隆七年(公元1742年)建成。据《周庄镇志》记载:“沈本仁早岁喜欢邪游,所交者皆匪类。及父殁,人有‘不出三年,必倾家者’。本仁闻之,仍置酒,召诸匪类饮,各赠以钱,而告之曰:‘我今当为支持门户,计不能与诸君游也!’由是,闭门谢客经营农业,于所居大业堂侧拓敬业堂宅,广厦百馀椽,良田千亩,遂成一镇巨室。”看来沈本仁是属于那种浪子回头金不换的人物,他没有把上辈人遗传的家产挥霍殆尽,在父亲死后发愤耕耘,拓展家业,建成了颇具规模的沈厅。
沈厅共有三部分组成。前部是水墙门和河埠,专门供家人停靠船只、洗涤衣物之用,为江南水乡的特有建筑;中部是墙门楼、茶厅、正厅,是接送宾客,办理婚丧大事和议事的地方;后部是大堂楼、小堂楼和后厅屋,为生活起居之处。整个厅堂是典型的“前厅后堂”建筑格局。前后楼屋之间均由过街楼和过道阁连接,形成一个环通的走马楼,为同类建筑物所罕见。
七进厅堂内,占地一百七十平方米的松茂堂居中。正厅面阔十一米,前有轩廊,进深七檩十一米,厅后有廊。正厅正面成正方形,厅两边是次间屋,有楼与前后厢房相接。屋面为两坡硬山顶,六檩至七檩为单屋顶棚,其馀都是双屋顶棚。厅内梁柱粗大,镌刻有蟒龙、麒麟、飞鹤、舞风等花饰。厅堂中央悬匾一方,“松茂堂”三个凸出的泥金大字,为清末状元张謇所书。朝向正厅的砖雕门楼是五个门楼中最宏伟的一个,高达六米,三间五楼,上覆砖飞檐,刁角高翘,下承砖斗拱,两侧有垂花莲,下面是五层砖雕,布置紧凑。正中有匾额,刻有“积厚流光”四字,四周额框刻有精细的红梅迎春浮雕。砖雕门楼上还镌有人物、走兽及亭台楼阁等图案,包括《西厢记》、《状元骑白马》等古典戏文,线条精细流畅,人物神态各异,栩栩如生。在一块长不盈尺的砖板上镌刻前、中、远三景,其刻工之精、构思之巧,足可与苏州网师园中的砖雕门楼媲美。
大堂楼木梁架造型浑厚,一律为明式圆形图案。地板大多是六十厘米左右宽的单幅松板,坚固结实,可以想见当年建造时工程的艰重。大堂楼的栏杆与棂窗制作较为精致,与前厅的建筑风格有所不同,属徽派风格。
沈厅在十年浩劫中遭受严重破坏。自1983年以后,开始沈厅的修复工程,先后修复了松茂堂、茶厅和大堂楼,开通了走马楼,后厅屋也已与波光粼粼的银子浜沟通。经过修缮的沈厅,恢复了清代建筑的风貌,成为受人欢迎的旅游景点。
沈厅的第五进中,安放着江南豪富沈万三的坐像,他的面前有金光闪闪的聚宝盆。从四面八方来的人们,审视着这位六百年前的吴中巨富,或是为了得到某些启迪和借鉴,或是为了满足祈福的望。不管是什么身份,走进沈厅的每一个人,都会对沈万三这个传奇人物产生浓厚的兴趣。
沈万三,名富,字仲荣,行三,吴人呼为沈万三。又,元时称人以郎、官、秀为等第,万三行秀者,故又称三秀。
元朝中叶,沈万三的父亲沈佑由吴兴(今浙江湖州)南浔沈家漾迁徙至周庄东诧,后又迁至银子浜。沈万三致富后,把苏州作为重要的经商地,寻求进一步发展。他曾支持过苏州张士诚的大周政权,张士诚也曾为沈万三树碑立传。明初,朱元璋定都南京,沈万三捐资修筑了都城的三分之一,于是朱元璋便封他两个儿子为官。沈万三在南京站稳脚跟后,花费巨资建造舒适的住宅,据记载有“廊庑一千六百五—十四楹,酒楼四座”等等。后来,沈万三因口出大言,想代皇帝犒赏三军,得罪了朱元璋,被发配云南充军,在荒凉的边境度过馀生。
沈万三在周庄、苏州、南京等地都留下了足迹,但始终把周庄作为立业之地。“万三住宅在焉西北半里许,即东庄地及银子浜,仓库、园亭与住宅相互联络”(《周庄镇志》卷二),“万三家在周庄,破屋犹存”(杨循吉《苏谈》)。尽管他在南京置有别业,并先后受到张士诚、朱元璋的封赏,他不愿意离开周庄这块风水宝地。“王行,字止仲,吴县人,沈万三延为西宾,每一文成,沈酬金一镒”(《周庄镇志》卷六),可见他连自己的子孙都要留在这块富裕之地,不惜用重金加以培养,使沈家香火久盛不衰。
沈万三富甲天下。《金瓶梅》第三十三回中,潘金莲还说了这样一句谚语:“南京沈万三,北京枯树,人的名儿树影儿。”传说沈万三的发富是因为他从一位渔翁那儿得到了乌鸦石(或马蹄金)。更多的则传说他家里藏有聚宝盆,财宝取之不竭,因此富得连朱元璋都眼红了。
在学术界,专家们分析沈万三发财致富的原因,大致有“垦殖说”、“分财说”、“通番说”三种说法。
一、垦殖说。在封建生产方式下,农业是主要的经营手段。沈万三的财富,主要也是依靠农业生产,依靠大片土地的重租剥削。他“躬耕起家”,继而“好广辟田宅,富累金玉”,以至“资巨万万,田产遍于天下”,依靠垦殖发富是根本。周庄八景之一“东庄积雪”,据记载那里有巨大的粮仓,实际上正是沈氏庄园的标志。
二、分财说。有人认为“沈万三秀之富得之于吴贾人陆氏,陆富甲江左……尽与秀”(《周庄镇志》卷六);又有人说,“元时富人陆德原,皆甲天下……暮年对其治财者二人,以资产付之”,“其—即沈万三秀也”(杨循吉《苏谈》)。总之,沈万三是得到了苏州陆氏的很大—笔资财,才成为江南巨富的。
三、通番说。据《吴江县志》记载,“沈万三有宅在吴江二十九都周庄,富甲天下,相传由通番而得。”历史学家吴晗也说过,“苏州沈万三一豪之所以发财,是由于作海外贸易。”这说明沈万三是由于把商品运往海外贸易,才一跃而成为巨富的’。
事实上,沈万三之所以成为江南巨富,以上三个因素缺一不可,是密切相关,相辅相成的。如果说沈万三“其先世以躬稼起家……大父富,嗣业弗替,尝身帅其子弟力穑”,说明他有了立业的根本。沈万三得到了苏州陆氏巨资,更由于“治财”有方,显示了他出色的经济管理才能,才有了致富的本钱和手段。他拥有能使自己发展的巨资后,一方面继续开辟田宅,另一方面把周庄作为商品贸易和流通的基地,利用白蚬江(东江)西接京杭大运河、东北接浏河的便利,把江浙一带的丝绸、陶瓷、粮食和手工业晶等运往海外,开始了他大胆地“竞以求富为务”的对外贸易活动,使自己迅速成为“资巨万万,田产遍于天下”的江南第一豪富。沈万三就是以贸易赚下的一部分钱,购置田产,另一部分钱作经商的资本。所以说,沈万三是以垦殖为根本,以分财为经商的资本,大胆通番,而一跃成为巨富的。故周庄“以村落而辟为镇,实为沈万三父子之功”。
沈万三富可敌国,富得连朱元璋都生出妒嫉之心。但他在遭受朱明王朝的:三次沉重打击后,又很快衰落了。
第一次打击是在明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前后。《明史·太祖孝慈高皇后传》记载:“吴兴富民沈秀者,助筑都城三分之一,又请犒军,帝怒曰:‘匹夫犒天子军,乱尽也,宜诛。’后谏口:‘妾闻法者,诛不法场也,非以诛不祥。民富敌国,民自不祥。不祥之民,天将灾之,陛下何诛焉!’乃释秀,戍云南。”沈万三仗着自己有钱,胆大妄为,居然想代替朱元璋犒赏军队。幸亏有人在皇帝面前为他说了情,才免于一死,被充军云南。随即,他第二个女婿余十舍也被流放潮州。在此之前,沈万三捐资修筑洪武门至水西门一段城墙之外,相传还以龙角贡献,并献有白金两干锭,黄金两百斤,甲士十人,甲马十匹,还在南京建廊庑、酒楼等,耗资甚巨。这次打击不仅使沈氏家族失去了当家人,富气也减去了一大半,真可谓财两空。不仅如此,沈万三当时被捕充军时,周庄人也被株连,有尽株周庄居者之说。幸亏镇人徐民望不避斧钺,告御状至京城,才救下周庄全镇老少。
第二次打击是在明洪武十九年(公元1386年儿这年春天,沈万三的两个孙子(沈旺之子)沈至、沈庄(伯熙)又先后为逃避赋役而入狱。沈庄当年就死在牢中,后移葬于周庄杏村。“至以户役故,缧绁赴秋官时伯熙亦获戾京师,适与兄同系狱。”(《周庄镇志》卷三)。真是祸不单行。沈家的基业就这样从根本上被动摇了。
第三次打击是在明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89年)。沈万三长子沈茂、女婿顾学文、曾孙沈德全等被充军,没籍田地,或遭凌迟。洪武初年,因为花了钱,沈万三长子沈茂被朱元璋授为“广积库提举”,次子沈旺被授为“户部员外郎”。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凉国公蓝玉案起,穷究党羽,株连致死者达一万五千人。沈万三女婿顾学文因夺人之妇,仇家怀恨在心,蓝玉事发,即诬告顾学文与蓝玉通谋。沈茂也受牵连,发辽阳从戍。据《吴江县志》记载,洪武三十一年二月,顾学文坐“胡蓝党祸”,连万三曾孙德全等六人并顾氏一门,同日凌迟。这次,沈氏家族有八十馀人被杀。
沈万三苦心经营的巨大家业,急剧地衰落了。刘昌《悬笥琐探》说:“沈万三家在周庄,破屋犹存,亦不甚宏壮,殆中人家制耳。”沈万三家族遭受这样三次沉重的打击,走向了衰落的低谷。
出身低微的沈万三,由贫而富,又“既盈而覆”,成为元明之际江南地主豪富的——个缩影,让专家学者产生浓厚的兴趣。沈万三在周庄的遗迹,他后裔所建造的巨宅沈厅,也吸引了中外旅游者。
沈厅在十年浩劫中遭受严重破坏。自1983年以后,开始沈厅的修复工程,先后修复了松茂堂、茶厅和大堂楼,开通了走马楼,后厅屋也已与波光粼粼的银子浜沟通。经过修缮的沈厅,恢复了清代建筑的风貌,成为受人欢迎的旅游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