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连云港市郊的孔望山摩崖佛像,始刻于东汉。图为立佛与门庭长造像
明帝永平十一年(68年),在洛阳建立了第一座佛教寺院——白马寺,这座寺院的规制全依天竺,但具体情况史文无载。东汉末年,丹阳笮融在徐州建造了一座“浮图祠”。这座祠由廊、阁围绕的广庭及庭中央的浮图(塔)组成,可容三千余人礼佛。这种以塔为中心的佛寺完全是外来形式,但中央之塔却是木构的中国式样。此种以“塔院”为主的佛寺一直沿袭到南北朝,并传播到了朝鲜和日本。
在江苏连云港市郊的孔望山崖壁上及其附近,留有大量佛教题材的石刻。内容有具背光之佛像及涅磐之卧佛、佛弟子、象及象奴、蟾蜍等。经专家鉴定,至少有一部分是刻于东汉时代。这是我国发现最早的佛教摩崖石刻,时代早于山西大同始凿于北魏的云冈石窟。
此外,在四川的崖墓中,也发现有背光之佛像浮雕,惟尺度不大,数量也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