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
  首页 | 谈古论今 | 文物古迹 | 古建艺术 | 古建营造 | 古典园林环境 | 古建器皿 | 古建历史 | 古建论坛
 古建首页 >> 谈古论今 >> 考古发现 >> 正文
辽宁:阜新发现汉代城门建筑遗址
来源:辽宁日报  作者:王敏娜  日期:2017-2-23
    今年1月,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公布2016年度辽宁省重要考古工作及收获,阜新高林台城址被列入年度重要发现。

    在对城址南门的清理中,考古工作者发现了对称分布的排插柱、柱洞、柱础石,可以说是东北地区目前发现最早、保存最好的土木结构的城门建筑遗址。

    高林台城址位于阜新蒙古族自治县阜新镇高林台屯西约50米的一片田地中。如果没有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队员褚金刚的指引,很难看出那里曾有一座古城址。

    褚金刚是高林台考古项目的负责人,参与了发掘全过程。他告诉记者,通过地面残存的痕迹,考古队员测得城址的范围大约为东西175米、南北165米。从高处俯瞰,其现存平面近似梯形。

    在城址的东侧,有一条自北向南的季节性河流,当地人称之为高林台河。随着时间推移,河流渐渐向西位移,致使城址的北侧、东侧被冲毁,城墙荡然无存。城址西侧的城墙虽因取土遭到破坏,但通过地面的隆起,仍可看出城墙的走势。幸而在城址南侧有一段城墙保存了下来,长度约为40米,高在2米至3米之间,宽为8米至15米。

    发现保存完整的城门建筑遗址和独特的马面

    “在2016年7月的发掘中,除了发现立柱、柱洞和柱础石外,我们在发掘过程中,还在门道的位置发掘出大量的板瓦、筒瓦、瓦当等建筑构件,进一步证明了当时城门上建有门楼。”褚金刚补充道。

    另外,考古队员还在门道南面,发现两侧夯土墙留有长方形的用于装门的凹槽,可见当时的城门安装在门洞的南侧,靠近门外一侧。门道中间立有挡门的将军石,将军石露出踩踏面约0.3米。门道两侧踩踏面清晰,且东侧近门外侧(南)有一条车辙痕迹,门道中部受后期流水冲刷,踩踏面不存,有泥沙堆积。

    褚金刚告诉记者,该城址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虽发现战国、汉代、唐代这三个时期的遗存,但是从门址内清理出的遗物看均为汉代,由此可说该城址所在区域最早为燕人在此活动,到汉代开始筑城守备,至唐代城址的防护体系遭到破坏。

    在以往所发现的东北地区汉代城址中,因种种原因导致门址保存情况并不理想,因此一直以来人们缺乏对汉城城门形制建设的明晰认知,此次发掘恰好填补了这一空白。

    在对城址进行发掘时,考古队员还在城门外的东西两侧各发现一座马面。

    在冷兵器时代,为了加强城门的防御能力,许多城市设有两道以上的城门,形成“瓮城”,城墙每隔一定的距离就建有突出矩形墩台,以利防守者从侧面攻击来袭敌人,这种墩台俗称为“马面”。

    高林台城址在城门外修筑马面来代替瓮城,这种防御形式显然较为独特。另外,通过实地发掘测量,考古队员还发现了该城址马面的一个特点就是向外延伸较长。

    目前,考古队员对门址外西侧马面的清理已经完毕,其平面为长方形,长14.2米,宽7.2米,现存高1.6米。南城门东侧发现马面1座,形制与城门西侧马面相似。两侧马面东西相应,拱卫城门。

    “一般城址马面凸出墙体外不过几米,像这种向外凸出10多米的比较少见。这类马面能增加弓矢投石的有效射程,有利于古城的防御。”褚金刚说。

    为长城沿线重要堡城,可能隶属于汉代且虑县

    褚金刚认为高林台城址是汉代在燕北长城内线南侧修建的一座堡城,可能是为长城守兵补充粮草,储存战略物资的地方,也可能具有更重要的作用。

    从《中国文物地图集·辽宁分册》的秦汉时期长城分布图上可以看到,高林台位于战国至秦汉时期的燕北内长城南侧。

    辽宁省文物保护专家组组长、著名考古学家郭大顺表示,在燕、秦、汉长城线南侧发现位于城市附近的汉代古城与长城的组合,在全国是绝无仅有的。从军事设施上看,其甚至有可能是当年长城沿线上的一个级别较高的军事指挥中心。

    从建筑角度来看,该城址还具有行政中心的色彩。考古队员在城内发现夯土建筑基址9处、道路1条,大型灰坑16座。这些夯土建筑基址可能是官署或者官员居住的地方。

    此外,城址在发掘的过程中,还出土了各类陶、瓦、铜、铁、骨器、铜钱等文物百余件。其中不乏一些珍贵的遗存,如莲花纹瓦当(该瓦当在唐长安遗址也有出土)、带字的板瓦、制作精细的铜花饰以及一些生产用具等。

    “这些发现证明,2000多年前高林台城址一带不单是一个屯兵的小城,而是兼备生产,同时与各民族相互融通的中心。”褚金刚说。

    在汉代,高林台城址很可能隶属于距其较近的且虑县,并且是且虑县内一个非常重要的城池。当然,这些都还只是推测,有待于进一步的查证。

    在对高林台城址内所发现的古代遗存进行综合分析后,考古工作者发现,战国时期高林台城址所在地就已成为防御北侧胡人侵犯的重要据点,至西汉早期开始筑城,直至王莽时期仍为重要的军事据点,唐代时,城址的防备功能已经丧失,只是一处生活居住址。城址所在区域被游牧民族所占据,最后放火烧毁了该城。高林台城址门址发现的那块炭化立柱就是证据之一。

    另外,考古队员还发现,高林台城址的门道填土内包含有大量红色、褐色烧灰及木炭颗粒,还有一些绳纹板瓦、筒瓦残片和卷云纹瓦当,部分残瓦经二次火烧呈红色,有的甚至烧变了形,这进一步证明了该城可能毁于战火。
编辑:郁金香
名称古建艺术——窗

类别古建空间
名称中国园林艺术:苏州纳园

类别自然山水园
名称苏州园林亭子之最

类别古建形式
名称古建园林:日本第一园桂离宫

类别人工写意山水园
名称普者黑风景名胜区

类别自然山水园
名称日本古典园林鉴赏

类别人工写意山水园
 ·湖南:明代王府宦官墓现飞鱼..
 ·郑合高铁周口段发现汉代墓葬..
 ·伊犁:岩画古碑拓片展风采
 ·石家庄:中国古建榫卯构件展..
 ·陕西:乾陵几百吨文物未到发..
 ·上海:鸿古余音——早期中国..
 ·成都:工地现战国船棺墓现蜻..
 ·逐步搭建公共考古事业体系
 ·良渚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