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
  首页 | 谈古论今 | 文物古迹 | 古建艺术 | 古建营造 | 古典园林环境 | 古建器皿 | 古建历史 | 古建论坛
 古建首页 >> 谈古论今 >> 考古发现 >> 正文
孟华平:石家河考古发现与研究(上)
来源:社科院考古所中国考古网  作者:孟华平  日期:2017-2-1

    石家河遗址位于长江中游腹地、江汉平原北部与大洪山南麓结合处的山前地带。在行政区划上,隶属湖北省天门市石家河镇镇北的土城、芦岭、唐李、东桥四个村,主体位于东西两河之间,总面积达8平方公里。1996年石家河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石家河遗址是1954年发现的,到现在将近60多年了。这60多年的考古工作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20世纪五十年代中期。1954年中国南方发生特大洪涝灾害,当时在石家河镇西北方向有个国营五三农场遭受洪水的严重威胁,为此,国家计划在这一带修建水利工程,在修建水利工程的过程中发现了一系列古代遗址,石家河遗址即其中之一。1955年,考古队在石家河遗址南部石龙过江水渠经过的杨家湾、罗家柏岭、石板冲和三房湾四个地点进行抢救性发掘,发现一批新石器时代遗存。其中,在罗家柏岭揭露出一处与制玉有关的建筑遗迹,并出土一批精美玉器,从而拉开了石家河遗址及石家河文化的研究序幕,也为整个湖北地区的考古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房湾东部城垣及下部木桩

    第二阶段即20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至九十年代初期。基于石家河遗址所见遗存的重要性,北京大学、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荆州市博物馆联合组建石家河考古队,开始对石家河遗址进行系统的考古工作。主要工作围绕发掘遗址内涵、建立考古学文化序列的目标展开,同时运用聚落考古方法调查研究石家河遗址。当时发掘的主要地点有三个:在谭家岭发掘400多平方米,主要揭示出三个时期的文化堆积,反映了从油子岭文化到石家河文化的发展过程;在邓家湾发掘1200多平方米,发现大量墓葬和与祭祀有关的遗存,集中出土一批形态各异的陶塑;在肖家屋脊发掘6000多平方米,新出土100多件源自瓮棺的精美玉器。聚落考古调查发现,石家河遗址是以石家河古城为核心,由39处地点构成的庞大聚落群,从而将石家河遗址诸地点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让我们能从一个整体的角度去观察、研究、分析石家河遗址。发现的石家河古城面积达120万平方米,其外围有宽阔的城壕,是当时我国确认的规模最大的史前城址,突显出石家河遗址在长江中游地区乃至我国史前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与价值。

    第三阶段即2008年至今。随着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持续深入以及大遗址保护工作的需要,石家河遗址的考古工作再次大规模展开,主要目的是研究石家河遗址的形成与发展过程、探讨石家河遗址及其所代表的文化在中华文明进程中的作用与地位,同时为石家河遗址的保护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主要工作有以下几项:第一,对石家河遗址周边100多平方公里范围内进行区域系统调查,初步了解了该区域史前不同阶段遗址的基本分布与特点。第二,对石家河古城东南部的低地进行勘探与发掘,发掘面积约100平方米,明确这里存在与石家河古城同时的城垣堆积,并发现早于城垣堆积的古河道上的桥梁遗迹。第三,对石家河古城西城壕外侧的印信台进行发掘,发掘面积1000余平方米,发现大量与祭祀活动有关的台基、套缸等遗存。第四,对谭家岭东北部高地进行发掘,发掘面积约600多平方米,揭露出面积达100多平方米的建筑残基,新见出自瓮棺的240余件精美玉器。第五,对谭家岭西北部进行发掘与勘探,确认这里存在一个早于石家河古城的谭家岭古城。石家河遗址的考古工作仍在进行中,但上述发现使我们对石家河遗址在探讨中华文明进程中的作用与地位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

谭家岭古城

谭家岭古城城垣与城壕

印信台航拍照

    总体上看,石家河遗址60年来考古工作的进展是与我国考古学理论、方法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我们对石家河遗址60多年来考古研究的一些基本认识。

    先谈考古学文化序列、谱系及基本特征。实际上,在石家河遗址发现的最早遗存与距今7000多年的城背溪文化比较相似,但发现的材料非常少,整体文化面貌不清。目前石家河遗址考古学文化序列与谱系比较清晰的是距今5900年至4000年这一阶段,其文化发展序列是油子岭文化(距今5900—5100年)-屈家岭文化(距今5100—4500年)-石家河文化(距今4500—4200年)-后石家河文化(距今4200—4000年)。其中,从油子岭文化到屈家岭文化再到石家河文化的基本文化特征非常相似,可以说是一脉相承。但到后石家河文化时期,其整体文化面貌发生较大的改变,明显区别于石家河文化,存在文化谱系上的断裂或突变。

    石家河遗址不同考古学文化时期典型陶器的基本情况,可以看出它们演变的清晰脉络。

油子岭文化早期陶器面貌

    油子岭文化时期的陶器十分容易分辨,主要是红陶和黑陶,器类多属鼎、盘、豆、壶、碗、盖等,彩陶碗的特征鲜明。此时的谭家岭古城面积约20万平方米,古城内发现一批排列有序的土坑墓地。需要指出的是,在石家河遗址南约6公里的龙嘴遗址发现一座略早于谭家岭古城的油子岭文化时期的龙嘴古城,其规模较小,为谭家岭古城的出现提供了有力的存在背景。

编辑:郁金香
名称古建艺术——窗

类别古建空间
名称中国园林艺术:苏州纳园

类别自然山水园
名称苏州园林亭子之最

类别古建形式
名称古建园林:日本第一园桂离宫

类别人工写意山水园
名称普者黑风景名胜区

类别自然山水园
名称日本古典园林鉴赏

类别人工写意山水园
 ·古建商用,活化有径
 ·湖南:东汉砖式古墓出土了大量..
 ·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公园..
 ·巫山高唐观遗址揭开神秘面纱..
 ·四川:文物考古研究院文物标..
 ·重庆:永川"汉东城"建设宋代..
 ·加拿大归还中国流失文物和化..
 ·中国:汉代最新出土文物将首..
 ·上海2017年拟举办的八大特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