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旅行已经成为人们点缀生活的重要部分,而在各地的旅行中,古建筑是常见的景点,这些建筑或为原装、或为仿造,原装的固然价值非凡,而仿造者诚意却参差不齐。怎样才能慧眼识古建?何以识破是唐宋、还是明清的古建?今天在下就根据自己实地探访过的近20处唐宋古建筑及读过的相关书籍,告诉大家如何用3招识别中国古建筑(仅供参考)。
第一招看屋顶
唐宋古建筑的屋顶坡度舒缓、出檐深远,使建筑给人的视觉效果有种舒展、大气的感觉。明清宫殿式建筑,屋顶坡度陡峭,装饰富丽堂皇,视觉上虽稍显笨重,却也更显威仪,具体不妨想想北京故宫给你的印象。
五台县南禅寺大殿
建于唐朝中后期(782年)
为我国现存最早木构古建筑
太原晋祠圣母殿
建于宋朝公元984年
南京朝天宫
为清末重建
现在是南京市博物馆所在
第二招看梁柱
唐宋古建筑在柱头也作收分,做成「梭柱」样式;在梁的两端会做「卷杀」,做成「月梁」样式,使建筑在视觉上富于变化。而明清时,官式建筑的梁、柱,大都是简单的直来直去,会少了些艺术美感。
Ps:清时在长江以南地区,梭柱、月梁尚有保留唐宋古法。
此图为宋式梭柱图
此图为清式柱图
直梁、月梁的示意图。
翻拍自梁思成先生《中国建筑史》的手绘图。
第三招看斗拱
唐宋斗拱壮硕、有重要力学作用,明清斗拱则多为装饰。在这3招中,以看斗拱这1招最为重要,里面又有3个主要诀窍:
1、看数目
主要是看补间(即两柱之间)的斗拱数目。唐宋时期,补间斗拱至多2组;明清时期则4到8组都有。
2、看比例
唐宋古建筑整个斗拱结构(1个铺作)的高度可以占到柱身高度的1/3,甚至1/2,而且用材硕大,斗拱每一个构件都发挥着支撑屋顶的力学作用,人站在斗拱下面仰望,能感受到视觉、心灵的震撼。
而明清时,斗拱用材大幅缩小,与柱身高度比已经退到1/5,甚至1/10,不过通过密集的排列,则增加了一种仪式感。除了柱头上的斗拱,补间铺作大多为装饰之用,不起力学作用。
3、看「昂」
「昂」原是唐宋建筑中,斗拱上以杠杆作用起到对屋顶支撑作用的斜置构件,到明清则是不起力学作用的装饰。观察昂的真假是初步判断古建筑年代的关键。
上图是宋式斗拱,下图是清式斗拱,对比可以明显看出不同,尤其是“昂”这一结构。翻拍自梁思成先生《中国建筑史》的手绘图。
佛山祖庙大殿,前檐的宋代斗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