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和殿
来源:营造天地网 日期:2016-9-12
太和殿,明初建时叫“奉天殿”,嘉靖年间改叫“皇极殿”,现在的名字是清顺治二年改的。就是民间所说的“金銮殿”。是整个紫禁城,乃至整个北京城最重要的建筑。
其面阔十一间(63.96米)明初建时是九间、周围廊,进深五间(37.17米),大殿共立72根楠木大柱(明代)无抽减,清康熙八年和三十四年重建用的是松木,黄琉璃瓦重檐庑殿顶,双龙和玺大点金彩画。大殿通高37.44米,是我国现存最大的木构建筑。
殿内正间是六根鎏金盘龙大柱,屋顶正中是鎏金盘龙藻井,中间的龙口中衔着倒垂的园球轩辕宝镜,表示坐在它下面的皇帝是正统的,不然它就下落砸死他。殿内正中是高2米的楠木雕龙地平床,前出三阶,上面是象征皇权的鎏金宝座(明代遗物),后是七扇的鎏金雕龙屏风,上悬乾隆皇帝御笔“建极绥献”的黑字黄地的匾额。地面是苏州制造的“敲之有声,断之无痕”的‘金砖’。现在的地平床的位置不是明清时的位置,是袁世凯把它向后移动到了现在的位置,以为他怕轩辕球落下把他砸死(传说)。
太和殿是明清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如皇帝登极、帝后大婚、元旦庆典、皇帝万寿、命将出征和乾隆54年以前的殿试等,都要在这举行典礼。殿前是三层汉白玉石台基的月台,月台下是30000余平方米的广场。举行大典时,要陈设各色仪仗和规模庞大的象队和马队。真是巍巍壮观。
编辑:夏腊梅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