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说:“凡是到过福建的人,都会感到‘闽中桥梁甲天下’之说,确非过誉。泉州洛阳桥、漳州江东桥等等甲天下的闽中桥梁,都是福建人民的光荣,中国人民的骄傲。”
保护从研究开始
记者:先人为我们留下了如此厚重的历史财富,今天我们应该如何保护与使用这些古桥呢?
陈宝春:古桥的保护要从研究开始,通过研究,为古桥保护和申遗提供依据。目前我们做的主要工作就是抢救性保护。因为中国自古都是“匠人修桥,文人记桥”,缺乏修造技术资料方面的记载,造成古桥研究文献资料匮乏。
我们成立了福建古桥研究中心,就是希望改变古桥研究保护的落后状况。通过开展福建古桥调研,收集数据,创设模型,用技术性语言把古桥记录下来,建立古桥保护科学体系。下一步将召集福建的古桥民间人士进行交流,共同把这方面工作做好。
这样,我们就能够对古桥进行科学评估,并提出建设性保护意见。例如古桥危险等级的判断,哪些古桥急需抢救,哪些古桥需要加固,分别轻重缓急,有重点、有次序地进行抢救性保护。
同时,要注重在使用中保护古桥。桥本身是功能性建筑,用于交通为主,除了一些标本性的古桥外,一般的古桥应继续发挥其原有的交通功能,以体现它的价值。现在有些木拱桥因建设需要而搬迁到没有人烟的地方,失去了作为一座桥梁存在的价值,是不合适的。同时,对于新建的桥梁可以考虑借鉴采用古桥的技术,使其在应用中发扬光大。
记者:近年来,木拱廊桥声名鹊起,对于古桥申遗,您有什么看法?
陈宝春:我认为福建的石梁桥完全可以单列申遗,应该以泉州的洛阳桥、安平桥,漳州的江东桥,福清的龙江桥等作为代表性桥梁开展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工作,并系统地进行研究与保护。
近几年,虽然木拱桥的研究较热,但研究的视角多以建筑史学、建筑美学、社会作用、文化价值为主,对木拱的受力与结构特性,缺乏桥梁工程学和结构工程学方面的科学研究。因此,从结构工程学和营造技艺看,应以“中国木拱桥”来申报世遗而不应该是“木拱廊桥”。一是因为木拱桥的核心技术在于木拱结构,廊是附属结构;二是以《清明上河图》中的虹桥为代表的早期的北方木拱桥没有廊屋,以“木拱廊桥”申遗将割断现存的闽浙木拱桥与它们的联系。前不久,“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刚刚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中国木拱桥”申遗,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名称一致,顺理成章。
分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