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重庆这片土地“生长”起各种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在啧啧称赞现代建筑魔幻之时,岁月也留下了时代的印记。重庆有哪些隐于市井之中的古建筑呢?跟着小编一起去看看吧!
南川小洋楼
小洋楼建于清末民初,是当年南川本地一金姓富豪出资修建,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该富豪为了躲避土匪,从上海聘请建筑师,按法国房屋形式设计修建了这栋别具特色的小洋楼。
潼南独柏寺
独柏寺位于一所小学内,早年曾是学校的教室。相传,这座寺庙的得名和一尊雕像相关。这尊雕像是用一整根柏木雕刻而成,当地人因此把它叫做独柏寺。作为重庆最古老的古建筑,独柏寺正殿保留着许多中国早期古代建筑的特征。至今约有700年历史。
慈母山大修院
慈母山大修院位于重庆南岸区鸡冠石镇下窑43号。修院1911年动工,1913年建成,1914年招收修生,由重庆若瑟堂命名“慈母山大修院”。
汪全泰号
汪全泰号洋房子位于渝中区白象街142号。建筑通体采用青色石砖,色调沉静典雅,属典型中西合璧风格。该建筑于1850年由美国大来公司修建,之后成为汪全泰号丝绸商铺,是重庆城最早的洋房子。
中英联络处
该楼修建于1910年,在上世纪30年代曾为日本人所用。抗战开始后,改作中英军事联络处。这是保存较为完好的抗战遗址,也是重庆解放碑CBD核心区“钢铁森林”中难得一见的西式古典小楼。
荣昌天主堂
重庆荣昌县天主教堂俗称荣昌天主堂,位于重庆市荣昌县城后西街。该教堂于1915年由法国人设计并修建,主体建筑为歌特式建筑,是目前西南地区最大且保存最完整的教堂。
江北城德肋撒天主堂
江北城德肋撒天主堂位于重庆江北嘴中央商务区“中央公园”,原址在江北城米亭子13号。清咸丰五年(1855),李方济神父购民房(名博济堂)作教堂。于光绪七年(1881年)重新修建。现在的江北德肋撒堂,是民国十六(1927年10月24日)重庆教区主教尚维善(法籍,1926年9月21日祝圣为重庆教区主教)发出通令,号召教友捐资修建,落成于1928年。
曾家岩官邸
这座官邸就在中山四路上,离《双十协定》签字地桂园不远。当时,它的公开名称是“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侍从室”,“可别小看这个侍从室,它的地位非常高,相当于是蒋介石的中央办公厅”。大院内有中西式建筑多幢,多为一楼一底,各有特色。院内还建有防空洞,昼夜戒备森严,要持特别限期通行证才可入内。
圆庐
站在渝中区鹅岭上俯视整个重庆城,一座类似“碉堡”的圆形建筑在众多高楼的怀抱中,显得格外醒目。这栋建筑名叫“圆庐”,它不仅曾是孙中山之子、民国政府立法院院长孙科的公馆,也曾是解放前国共谈判场所。
万州西山钟楼
万州西山公园钟楼建成于1930年,共12层,高50.2米,雄伟壮观,与上海海关钟楼齐名,系长江沿岸一大景观。建成至今一直被认作是万县市标志性建筑物。
张骧公馆
公馆位于抗战陪都时期军政要员和外国使节密集居住场所上清寺,为国民党元老张群四弟张骧所有。2003年授予区级文物保护单位称号,现属渝中区电信局房产。
打枪坝水塔
打枪坝水塔是重庆第一座自来水厂建成的纪念建筑,在重庆近代工业发展过程中具有特殊意义。1927年,著名的水电专家税西恒在重庆创办了重庆自来水公司,他亲自担任水厂的设计和建筑工作,经过两年筹备四年修建,重庆第一座水厂终于在1932年顺利完工并开始供水。
白屋文学院
位于重庆市江津区白沙镇下坝村,建于1904年,该建筑最初为邓家祠堂,由原中国女排教练邓若曾的祖父邓鹤年(资本家,经营盐、茶)修建的邓家祠堂,后捐为女子学堂(小学和初中),解放前属于国立女子师范学院。
能仁寺
此处有三百多年历史,是重庆唯一的一座尼姑丛林寺庙,后来逐渐破败,1987年,政府拨款结合自筹资金,陆续重新修建了大雄宝殿、观音殿、韦驮殿和钟鼓楼保留至今。
保护好仅存下来的遗址和文物,对延续城市历史文脉、丰富城市景观、宣传和提升城市知名度、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具有重大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