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阳城下交汤帝庙献亭修缮后
8月3日,从省文物局了解到,山西南部早期建筑保护工程是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史上一项规模空前的重大工程,自2008年7月23日在平顺县九天圣母庙启动以来,国家先后投入5.95亿元,对山西省南部现有元代及元代以前的早期木结构建筑中的105处国保单位实施了专项整体修缮保护。截至今年6月底,该工程105处项目的文物本体已基本完工,再现了昔日风雅。
山西省南部的长治、晋城、运城、临汾等4市所辖的49个县市区现存300余处元代及元代以前木构建筑,山西南部早期建筑保护工程就是对这一区域内105处木结构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专项整体保护。在105处国保单位中,保存有157座元代以前木构建筑,占全国国保单位中现存同期同类建筑311座的50.5%。这些早期木构建筑,集中反映了中国古代建筑文明的综合成就,是中国古代木构建筑史上重要的实物例证,其原真性弥足珍贵。
山西素有“中国古代建筑的宝库”之美誉,在山西南部早期建筑中保存了唐至清各个时期的木构建筑,其中唐代建筑2座:平顺天台庵正殿、芮城广仁王庙大殿;五代建筑2座:平顺龙门寺西配殿(建于公元925年)、平顺大云院弥陀殿(建于公元940年);宋代建筑29座,如高平开化寺大雄宝殿等;金代建筑39座,如阳城开福寺大殿等;元代建筑85座,如泽州大阳汤帝庙等。在这些早期建筑中,尤以平顺龙门寺最为突出,其位于平顺县城北60公里龙门山腰,北齐初创。现存山门为金建,正殿为宋绍圣五年(公元1098年)建,前檐八角石柱上刻有建造年代的题记;西配殿为五代后唐同光三年(公元925年)建,后殿为元建;其它东配殿、厢房等为明清建筑。在一处国保单位中,集六个朝代(五代、宋、金、元、明、清)的建筑于一寺,在国内现存寺观建筑中是极其罕见的。
山西南部早期建筑,多数地处偏远山村,交通不便,自然环境比较恶劣。由于历史久远,自然损毁严重,险情日益加剧。在105处国保早期建筑中,有近80%的建筑,或墙体坍塌、或基础下沉、或梁架扭曲、或屋顶漏雨、或排水不畅,依附于文物本体的壁画、彩塑、彩绘、小木作等附属文物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相当数量的早期建筑面临坍塌、损毁的危险,亟待抢救保护。为此,国家文物局在“十一五”期间启动了山西省南部早期木构建筑保护工程,决定集中财力、人力对这个区域内保存有元代以前木构建筑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专项整体保护。
为保证这项工程的顺利实施,省文物局聘请全国文物保护有关方面的知名专家组成“山西南部早期建筑保护工程专家组”,与有关地方文物行政部门共同成立了专门的管理机构——山西南部早期建筑保护工程领导组和办公室。8年多来,在国家文物局和省委、省政府的支持和领导下,南部工程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截至6月底,105处项目都已编制完成维修保护方案并得到批复,有86处编制完成了文物保护规划(其中国家文物局批复了47处,39处正在审批),其余19处保护规划正在编制中,105处项目文物本体已基本完工,还安装了消防、安防、避雷等设施,让105处国保古建筑再现了典雅别致、古朴厚重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