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沅陵县城,一条宽近4米、长922米的古巷道中,聚集了天主教天主堂、基督教永生堂、伊斯兰教清真寺、佛教白圆寺、道教道观等五大宗教的教堂及寺庙,五大教派虽信仰有別、教义不同,但近百年来同处一巷,和睦相处,形成了中外罕见、耐人寻味的宗教文化奇观。
日前,笔者陪同溯源沅水采访团的记者一起走进了沅陵宗教文化一条街,在完整与破碎相间的青石板路上寻找数百年来的历史遗存。
天主堂
整个古巷道呈南北走向,从南端的滨江大道马路巷入口往里走不到20米,就见到了用厚厚的青石砖围起来的天主堂,两扇斑驳的红色铁门紧紧地闭着。同行的旅游局干部覃燕介绍,因为没有神父,目前天主堂里已经没有宗教活动了,里面住着一位已有80高龄的李永芬老人,这是位虔诚的天主教信徒,已经在教堂里住了5年多了。
天主教于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传入沅陵,教堂由沅陵天主教会西班牙奥斯汀建立,有男女教徒931人,1925年,沅陵教区划归美国苦难会。教区辖辰溪、浦市、芷江、溆浦、龙潭、高村、凤凰、王村、永绥、花垣、安江、保靖、沃溪、柳林汊等分堂。教徒最多达1410人。1950年,沅陵天主教会成立。1952年,美国传教士翁明德、欧克澜、武平舆等6人,因进行间谍活动被押送出境,其余传教人员回国。
伊斯兰教清真寺
往上走不远就是清真寺。清真寺看起来很简陋,两篇木门已经有些破损,外面用水泥墙围着,里面有两栋紧挨着的有了些年份的一层楼木房。据旁边的居民介绍,负责打理清真寺信徒姓李,住在相隔了一条沅水的城南,隔段时间会过来一趟,清真寺的一套住房已租给了一名进城陪小孩读书的老人。
伊斯兰教明末传入沅陵。清嘉庆八年(1803年)修建清真寺。抗战期间,随着逃难来沅陵的穆斯林人员聚增,他们集资重修清真寺,并购买坟山,沅陵伊斯兰教活动一度鼎盛。抗战胜利后,外来人员相继撤走,伊斯兰教活动又逐渐冷清。目前,沅陵仅有回族、维吾尔族居民30余户,共120余人。但是由于信徒年龄大,人数少,他们的宗教活动只是偶尔在清真寺内进行礼拜,其子女们因为各有工作,生活稳定,宗教思想已经基本淡化。
再往上走不远,在一拐弯处,覃燕指着通往左边的小道说,从这往左走约100多米,就是伍家坪,也即以前沅陵一中后门处,道教的全真教在这里建有一座古道观——灵官庙。道观具体建造时间已无从考究,而据《沅陵县宗教志》载,沅陵道教历史上有全真、正一两大宗派,宋元时代,全真派在沅陵盛极一时,大小道观遍及城乡,至民国中后期,全真道在境内势微衰败,城区祠庙几乎全为正一派道士所占用。其中灵官庙就被一李姓道士所占。目前,古道观依旧,里面却早已没有了道士,而是住上了附近的一些居民。
我们却没有去灵观庙,顺着巷道向右拐,再转过一个弯老远就看见了一座巍峨的教堂,那就是永生堂。
推荐阅读:
北京天坛公园
山西古代建筑精华之万佛镇国
贵州黄平幽静典雅的旧州古镇
山西古代建筑精华之赵武大王庙
分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