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传统风水学说的源流及社会影响(二)
来源:妈妈在线 日期:2016-7-7
三、传统风水学说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传统风水学说对中国社会上的影响广泛而深远。从阳宅风水来说,大至统治者建造都城,小到民间住宅一灶一门的设置,都是阳宅风水中的内容。西周初,都洛邑,用重臣周公、召伯“相宅”,即选择城址,制订规划。东汉时,社会上广泛信守“西益宅”不祥的禁忌,“举世不敢西益宅”。到元代,大臣刘秉忠精通阴阳风水之术,曾相地建造元上都,又在建造元大都的过程中,从选择基址,到全盘规划,都由他主持其事。王侯大臣建造府第也奉行风水学说,甚至封建政府官员修建有关工程也要遵从风水学说。《黄帝宅经·序》云:上之军国都城及大型建筑,次及州县城邑,下到村落市镇,乃至山间的庐舍,只要是有人居住的地方,
都有吉凶祸福,都是遵从风水学说。民国时期有人提出,各门近代地理科学,都是从堪舆地理发源的,中国的大都市、大商埠,也都不能脱离风水学说的范围。近年有学者认为,对数千年来风水术加以总结,就会发现,中国历史上一切建筑活动几乎无不受到风水术的影响。而这种影响源远流长,至今仍在发生作用。目前国内一些地区,主要是在乡村,有些人建造住宅依旧遵信风水学说。在港台及海外华人聚居区,出现了所谓“现代风水学”,将过去不适应工业化社会的风水学说加以改造,寻龙捉脉变成了主要讲求坐向方位。所谓“现代风水学”对传统风水学说进行了改造,加入了许多符合现代人心理的迷信内容,所以在海外还有较大影响。
中国的传统风水术的影响甚至波及他国,如古代朝鲜就把中国风水学说照搬照用,建立起一门风水地理学说。其主要理论依据还是中国的鬼魂吉凶、阴阳五行八卦等。十四世纪时,朝鲜李朝建始人、著名皇帝李成桂就曾经根据和尚的建议迁都汉城,因为据说汉城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周围的地理环境符合风水地理学说的全部要求,是标准的吉地。又如日本有松浦琴鹤氏所著《八宅明镜图解》、《三六九星吉方图解》等风水著作,可见日本也曾接受和传播过中国的风水学说。
阴宅风水在中国社会上的影响比较阳宅风水更为广泛。阴宅风水之所以能够在中国社会上产生较大影响,根本原因就在于中国传统上普遍实行土葬和儒家学说推崇祖先崇拜。先秦时期的墨子曾经直斥儒学,“厚葬靡财而贫民”,是一针见血的批评。如果我们大致考察一下历代帝王陵墓,就会发现,这些陵墓基址的选择几乎都与阴宅风水学说符合。从历史记载上来看,梁武帝、隋文帝都曾命人为贵嫔、皇后择墓。至宋代,帝王或其后妃的陵墓墓地选择,堪舆家多次参与。清代为少数民族的满族立国,但也很快接受了汉族传统的风水学说。史载,顺治皇帝爱新觉罗·福临有一次到遵化打猎,至一山下,勒马四顾,说:这座山王气旺盛葱郁,大非一般,以后可作为我的墓址。因取手上佩带的扳指用力向外扔去,告诉左右随从,扳指落下的地方即为分页:[1] [2]
编辑:夏腊梅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