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
  首页 | 谈古论今 | 文物古迹 | 古建艺术 | 古建营造 | 古典园林环境 | 古建器皿 | 古建历史 | 古建论坛
 古建首页 >> 古建艺术 >> 古建法则 >> 正文
现代佛教建筑空间的探索(二)
来源:《建筑师》杂志第二九六期  作者:释见瓒·释自曜  日期:2016-7-18

    养慧学苑与社区的互动 
    期待的心情


    在养慧学苑三年施工期间,由于其外观与一般佛寺建筑大不相同,所以即使常见到法师们在工地出入,路人及邻居也都还存着疑问,更有人在路旁驻足观望或私下谈论:这里要盖的是一栋什么样的建筑;这栋建筑要做什么,他们一直抱着好奇的心情在等待这栋奇特建筑物的完成。同样地,法师们也在心里期待着,希望养慧学苑这栋作为佛陀教育中心的建筑能早日完成,好让社区居民一解心中的疑惑,欢欢喜喜地进来瞻礼佛陀,学习佛法。因为建筑物的完成等于是一种无言的告白、诠释。 

    被接受的喜悦

    对于这栋突破传统佛寺建筑的完成,确实也曾经令法师们担心外界的接受程度,每当有人来访,我们总是要请问他们对养慧学苑建筑的感受。大众普遍的反应都觉得中庭宽敞明亮,在都市建筑是很少见的;有人觉得整栋建筑让人感到宁静、祥和、简单、庄严、清净,大殿更给人温馨、亲切感;楼梯宽敞很好走,特别是一半的斜坡设计,增加走路的韵律感。而佛教徒则说一般佛寺建筑给人的是参拜、许愿等神圣的感觉,有时心存问题也不敢与法师们多谈,但是养慧学苑从外观的现代化、开放到内部接纳性的服务空间,很像一处文教机构,让他们觉得这里随时都欢迎人进来研习、讨论佛法,也就是这份感觉吸引他们想来一探究竟。佛学研读班的学员们表示这里的各个空间使用起来动线清楚、舒服、亲切、便利,很快地让人熟悉一切,空间与服务的人是开放互动的,让人有回到家的感觉。 

    「好酷、好ㄅㄧㄤ的佛寺」 

    现在,渐渐地社区居民们会互相邀约回来参与共修会、上课,每日回来认养维护空间,下午这里更是居民们散步闲聊的好地方,小孩们经常在一楼的中庭里玩耍,路人经过必停住脚步瞻礼佛像。他们都说,从外面就能看到佛陀向他们低眉微笑,令人兴奋又欢喜,自然吸引着他们走了进来,有一位Y世代的孩子好兴奋地说:「这是一间好酷、好ㄅㄧㄤ的佛寺!」 

    我们的邀约

    落成典礼前,我们在附近的社区挨家挨户拜访作社区布教,借机传递学苑未来活动的邀约,以及它将提供了礼佛、读书等空间予社区居民使用的讯息,请他们常常回来分享这个空间、参与这里的活动。目前,养慧学苑已经开办二期的佛学研读班,每周二、三、四、五都有佛学课程在进行,约有二百位左右的学员参与了这个课程,每周一有念佛供修会,另外也不定期举办社会文化讲座,未来将会成立一个社区图书馆,提供有声图书及一般图书的借阅。

    与建筑师的合作模式 
    学习有效的自我表达 

    佛教与建筑是两个不同的专业领域,彼此的语言与思考方式有极大的差异,学习如何沟通是一门活生生的课程,更是开启彼此智能的历程。从紫竹林精舍到养慧学苑的学习经验,我们发现要与建筑专业人士建立一个良好的互动沟通方式。业主应扮演设计理念主导者的角色,将建筑功能需求及建筑空间要掌握的精神整理表达清楚,让建筑师在双方沟通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其建筑专业能力,将业主无形、抽象的理念转化成具体的空间建构。过程里业主与建筑师都要用功的课题是清楚表达自己的意念构想,这样自然减少沟通上的障碍。 

    拟定规划原则 

    养慧学苑的规划,一开始由寺方拟出了规划大纲,提出五点设计构想原则:

    一、须具佛教的宗教建筑象征; 
    二、以朴实、功能为导向; 
    三、提供人与人充分互动的空间; 
    四、现代完整性的外观,但具庄严肃穆的气氛,能引人心神宁静; 
    五、内部具轻松、温馨的人性空间。 

    明确需求 

    另外,也提出了空间功能及机能上的种种需求,包含楼层及空间坪数的分配也一一列表说明。当然,也提出一些佛教建筑的忌讳,例如方位格局,地板中间线不直对佛像,佛前横梁避免位于佛的头颈部位等等。建筑师也常提出问题来协助厘清寺方的需求,从规划设计阶段我们定期进行讨论直到全部定案,整整用了一年的时间。 

    交互式的沟通

    通常是建筑师拟出规划概要、参考配置方案、立面与剖面图、空间量表等图说,加上研究模型与寺方沟通。每逢收到建筑师的图面,我们就会依功能需求及动线的考虑直接在图面上表达修订意见,如此不断地来回沟通、检讨、修正,建筑师并不定期的作图文演示文稿,让彼此的沟通达到共识协议。这当中我们最常讨论的是「什么最能代表佛教的象征?」建筑师曾经尝试在中庭设计「莲花池」来象征佛教,但经过寺方提出多次修改意见,最后定案为在白净地板中镶佛足,表征这是一处佛教成人教育中心,勉励学习者「步佛足迹」常随佛学。 

    坦诚提出疑虑 

    另外一个议题是,从规划设计到施工初期,寺方多次对于建筑外观的封闭、太严肃向建筑师提出疑虑,后来,我们发现佛像是最好的说明,让人们从外面就直接地瞻仰到佛陀的白毫相好,就是佛教最好的象征。就这样,经过多次讨论达成协议,一楼到三楼的开口是全面敞开的,充分表达这栋建筑物的开放性及亲和力,希望每一个人从现代建筑的立面就能很清楚的看到佛像,藉由佛教象征知道这是一座宗教建筑空间,于是我们克服了心中最大的疑虑。 

    结合装修工程

    还有怎么样让功能需求与装修工程结合,如大殿光明灯、教室讲台黑板,材质的运用,设计的复杂必要性等,都是在设计期间常讨论的问题。养慧学苑就这样一步一步的在双方不断推敲、厘清、确认后,才将空间一一定案勾勒出来。 

    无尽的感谢

    承蒙姚仁喜建筑师对此案的重视、关心,给予寺方很大的支持。建造过程只要现场监工、承包商、法师们发现问题,都有项目负责人禹连泉先生补图说明或亲至现场解决,结构工程施工时,每个月与结构技师到场检验,验收后方可灌浆,施工初期定期参与工务会议,并与营造厂以工务通知书来往解说图面、施工技术的研议、施工图的确认……。一开始寺方、建筑师、营造厂三方面即建立良好的沟通作业模式,大家秉持着共同完成的心愿,终于完成了这栋建筑。

    (编者按:释见瓒、释自曜为香光尼僧团建筑项目小组。本文转载自《建筑师》杂志第二九六期,一九九九年八月出版。)
编辑:木瓜树
 ·历史文化村落保护 传扬“浙派..
 ·内乡县衙中华大地上的历史标..
 ·榆次猫儿岭新发现古墓27座
 ·考古专家提出新解 刘贺之死或..
 ·哈民遗址入选自治区首批十大..
 ·山东启动“三孔”古建维修等..
 ·四川古寺1500岁紫薇突发病 传..
 ·湖南裡耶古城遗址遭洪水浸泡..
 ·青阳加强“天官坟”文物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