阡陌纵横的椒北平原上,道感堂古村落位于眼镜之乡杜桥与国家级渔港前所之间。省道75线贯穿而过,百里大河南渠、涛江浦纵横在古老的村落中。道感堂成了集水乡泽国、亭台楼阁、古建民居、革命遗址和自然风光为一体的古村文化群体。
涛江浦与百里河南渠
古老的涛江与纵横的百里河南渠交汇于道感堂,形成了“丁”字形,将这个古村落形成了三个同一区域的行政村。村庄依水相连、以桥相接,村民们步出家门就与桥结成了不解之缘。
涛
江发源于椒北白石山脚下。古老河道流经椒北平原,数百年的沧海桑田,从道感堂的浦角向南延伸,经过多年的不断疏竣成了椒北平原上的一条主要灌溉渠道和排涝出海囗,是古老平原上继回浦河之后的重要一浦。
东西走向的百里大河,是1943年由当时临海县令章长华在任时开凿的,因此又称“长华河”。开凿后的河道不仅作用于排涝、灌溉,而且成为椒北内河航运的便捷通道,它是名副其实的椒北东西水运大动脉和母亲河。
涛江浦与百里河南渠这两条河道交汇于道感堂时,使整个村落形成了台州湾北岸特有的水乡风貌。
道感堂像所有江南古村一样,总是少不了水和石板悠悠的街道。当旭日初升的早晨和残阳如血的傍晚,古河面微波点点似星光闪烁。数百年来,居民临河而建,傍桥开市,逶迤千余米的农舍和水边老屋透出水乡悠悠的韵味,形成典型的江南水乡风情。沿岸会有些木头和石板搭建的埠头供乡民清洗之用。百里河两岸的农家坐落于郁郁葱葱的林木中格外诗意盎然。涛江上的汇龙桥连接着幽静的东西古街,桥下倒映的圆月使人浮想联翩。
道感堂虽然没有江南其他名镇那样有着灿烂的文化和繁荣的经济,但当你走进古村落,就会联想起眼前的浙东水乡,几乎可媲美于乌镇与周庄或略逊于凤凰。
百年古街与精致的古庙
开街立市于清咸丰年间的道感堂古街民居鳞次栉比、古韵依旧。古街以汇龙桥为中心分成了东西两半:桥东古街一直延伸到镇泰庙,至今还保留着明清时的格调和民国时的遗风,街道虽窄但人丁兴旺,依然演绎着昔日的繁华。街道遗留着古时的染坊和邮政遗址;中街南货行的中西合璧门面、粉墙黛瓦独有秋色;民国早期创办的“裕和堂”中药铺虽没挂起昔日的牌子,但生意颇为兴隆。
桥西古街与省道线接壤,街道两旁建筑较低。坐落在涛江浦边上的百年老店“延益堂”中药店,曾享誉椒北,直至1956年国家推行公私合营制度,合并为临海杜桥联合诊所,后人改行西医并延续到现在。
漫步在这幽静的古街,人们仿佛穿过时光的隧道,倾听着古人的传说和先辈们的脚步声。
历史不会被忘记。在古街以西的百里大河边上,有一处被岁月侵蚀的破旧四合院有着不平凡的过去。1928年,在这个普通的农舍里召开了一次不平凡的会议。十多位省委、特委以及临海县委等党的骨干围坐在几张八仙桌前,以朋友聚会为名,召开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中共浙南特委第二次代表大会。
会议进行了改选:王逸仙为书记,林去病、金学河为常委,王金姆、袁佐文、叶信庄、石英为委员,包定、郑高设为候补委员;并制订了特委的行动纲领和组织任务。
浙南特委二次会议的召开给在白色笼罩下的浙南大地点燃了几丝红色的光芒和武装斗争的星星之火。
位于古街东端的镇泰庙,俗称“新庙”,始建于何年已无从可考,但有史可证实的是清光绪十三年,那时对庙宇作了系统性的重修。此次大修耗资极大,庙的主体规模不大,可庙内建筑做工精致,正大殿各有二人合抱的四根名贵梏木立柱,柱盘柱石精工细雕、完美无损;墙上壁画线条流畅,墙壁四周的浮雕人物栩栩如生、寓意深长;木雕技艺形象丰富、巧夺天工。镇泰庙是典型的四合院建筑,布局合理、功能实用,可谓是技术与艺术有机地结合。古庙与建筑主体结构完美地融合起来,成了独具一格的江南水乡风格。
镇泰庙既具有悠久的文物考古价值和建筑的研究价值,又有艺术的观赏价值,是一座不可多得的历史文物遗产。
清代古民居与迷人的山谷
龙潭山下的大树岙村位于古村落的最西端。进入村头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清式的路廊。路廊外表是典型的清代风格马鞍灿,廊内立柱全以石条竖之,依水而建,朴素庄重更显淳朴民风。
穿过路廊是一座清道光年间建造的四合院。它依龙潭山余脉坐西面东,建筑左右对称,两厢房布局分工合理,除中堂台门左右一层外,其余的均为二层楼房。中堂及四周廊下皆木刻而雕,虽粗犷但不失庄重;园中天井全以石板铺成、台门造型别致、南北两灿亦为马鞍状。
紧靠此院以北的还有清乾隆年间所建的四合院,但大多已毁。而中堂边上的木刻花朵含苞欲放,人物造型形象逼真,至今还依然清晰。可见当时艺术工匠的智慧和才能。
四合院向东三十米处,还有一座民国早期建造的小四合院。小院台门造型完美、工整无损;水墨花鸟、虫草装点着院子里的每个角落。院落分东西两座,西为生活起居所用,东为休闲娱乐所用。小院形如现代别墅,别有一番情趣。
毗邻大树岙村西的龙潭坑山,以山下一龙潭而得名。此潭久旱不枯,潭水清澈透凉。顺龙潭延坑往下有一高15米的瀑布,当大雨滂沱之时飞瀑犹如从天际而下,咆哮壮观。而在梅雨季节,飞瀑犹如白练轻盈缥缈。
笔者手记
随着“旅游热”的不断升温,越来越多的人热衷于“文化游”、“乡村游”。而道感堂古村落河道密布、山水相连、楼阁相依,具有很高的开发利用价值和较好的市场前景。
古村落如今是“养在深闺人未识”。那里保存完好的民居建筑群虽然没有皖南民居的精巧,也没有晋中大院的奢华,更没有闽西土楼的奇突,但它有着别具一格的水乡的清纯灵秀。那里有着鲜为人知的红色革命历史故事和优秀的人文古迹,是个极好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那里有着秀美的山水风光和田园农耕风貌,具有独特的山水文化资源。这些,都构成了一种颇具吸引力的旅游资源。
但愿有“慧眼识珠者”能发现这颗埋在泥沙里的“珍珠”,让其变成为外界所赏识的旅游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