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星桥始建于南宋绍定二年(1229),沟通十梓街东段。桥东原称天赐庄(苏大本部西门附近),桥西原称严衙前(苏大附一医院附近),桥两堍南侧皆塘岸。历史上为城东水陆交通中心。旧时桥旁是外来客船集中之所,异乡旅人常在此盼望家信,故名望信桥。民国16年改今名为“忘星桥”,原为石级拱桥,民国24年改建钢筋水泥现浇板梁平桥,桥头柱分嵌青石碑,刻有桥名及“中华民国二十四年六月吴县建设局重建”字样。
忠信桥东出同名塘岸,西出盛家带。始建于清代,同治时称中信桥,民国初改今名。板梁侧面正中刻着“重建忠信桥”大楷,两侧各雕小龙一条。
望门桥东堍出忠信桥(塘岸)对苏州大学边门,西堍北接盛家带,南连百步街。宋平江图即称之为望门桥,以葑门可望也。清同治时曾作望璊桥,璊音同门,玉之红色者。乾隆五十四年(1789)曾重建。原为石级单孔拱桥,1957年苏州大学在东堍辟边门,为车辆出入方便改建钢筋水泥板梁单孔平桥,桥宽5米,跨度5.9米,水泥杆桥栏,桥下设河闸。1985年由苏州大学、区市政、双塔街道三单位共建,桥上建钢管绿化棚架。
苏州这座东方的威尼斯,自古以来就以桥梁之盛闻名。唐代诗人白居易在苏州任刺史时,就以诗句“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来赞叹苏州桥梁之多,迄于清末,苏州城内有桥300余座。但受历史和人为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苏州古桥的数量剧减,且现状也不容乐观。有的湮没无闻,有的名存实亡,有的面目全非,有的残破不堪,保存下来最古为宋代的桥,其他大多数为明、清两代的。因此,古桥的保护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我们在保护古城的同时,也只有做到小桥流水依旧,苏州这座婉丽的水墨风景画,才算是完整的保留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