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世玄岳牌坊
1552年,武当山北麓耸立起一座石牌坊,明嘉靖皇帝特意手书“治世玄岳”四字,它标志着武当山的地位超越了龙虎山、茅山、青城山等道教名山,跃居久享盛名的五岳之上,被视做“天下第一名山”。
这一年,嘉靖皇帝下令重修武当山。武当山因为明皇室的尊崇而达到巅峰时期。“治世玄岳”牌坊即玄岳门,位于今武当山特区,从武当山前往丹江口市的公路左侧,离现武当山景区大门约3公里左右。是一座四柱、三间、五楼的石坊,全以石凿的榫卯构成。宽12.81米,正中坊额上刻“治世玄岳”四字,笔势隽永,逎劲有力。牌坊的额、枋、阑、柱分别用浮雕、镂雕和圆雕等各种手法,刻有仙鹤游云和八仙人物故事。枋的下面有鳌鱼相对,卷尾支撑。顶饰鸱吻吞脊,檐下枋间缀以各种花卉图案,题材丰富,镌镂精巧,造型优美,通过这个门坊,你可以看出古人雕刻技艺之高超。
现存的玄岳门正面门柱上,用上好青石精雕出八仙人物和上八仙之中的福、禄、寿三星神及禧神。正面二楼四柱上石雕八仙人物成对排列,从右至左分别为:铁拐李和钟离权、吕洞宾和何仙姑、蓝采和和张果老、曹国舅和韩湘子。正面的左侧三、四楼雕有禄、禧二神像,右侧三、四楼雕有福、寿二神像;背面左侧四楼立柱上有手持宝瓶的蓝采和。玄岳门上的八仙以实体雕的手法,刀法洗炼,刻画精致,人物比例适当,栩栩如生,稳健中充满华丽,增强了整个牌坊建筑的美感。这些石雕八仙神像,不仅丰富了玄岳门的道教文化内涵,而且也反映了明朝中期武当道教的八仙信仰情况。
古时候,治世玄岳门为古人进入武当山的第一道门户,它是武当山古神道上的标志性建筑物,有着极强的宗教寓意。
它位于到武当山朝山进香的必经之路上,是提醒行至这里的香客已经到了重要关口,需要抖擞精神,虔诚奉神。民间流传的谚语云:“进了玄岳门,性命交给神。出了玄岳门,还是阳间人”。明代鼎建“治世玄岳”牌坊后,又在牌坊前修建了灵官殿、玄都宫、回心庵等建筑。灵官殿内供有道教守门镇山之神——王灵官的铜铸鎏金像,高2.22米,宽1.90米,披甲执鞭,三目圆睁,虬须怒张,锯齿獠牙,形象极为威武凶恶。殿前对联云:“好大胆敢来看我,快回头切莫害人”,反映了道教惩恶扬善的教化功能。
其次,它是武当山古神道上的标志性建筑物,起着分隔凡间和仙界的作用。嘉靖皇帝鼎建“治世玄岳”牌坊之前,在遇真宫之西建有“仙关”,作为分隔凡间和仙界的标志。“治世玄岳”牌坊建成后,取代了“仙关”的地位。人们在走完均州城至草店七十里平路后,攀登上数百级台阶后,赫然而立一座用碧色石料构筑的“治世玄岳”牌坊,标志着将要进入武当福地,标志着后面将有大建筑群的存在,引导着行人进入一种不同凡响、超凡脱俗的神仙境域。门前原有“沐浴堂”,供香客们沐浴净身,提醒人们朝圣前要清斋奉戒、整洁心身,以示虔诚。这说明“治世玄岳”牌坊有分隔空间的功能,是沟通人和神的媒介,起着连接凡间和仙界的作用。
从意识形态上讲,“治世玄岳”牌坊增加了武当宫观建筑作为皇室家庙的威严气氛,象征着皇室对武当道教的恩宠,彰显着嘉靖皇帝要以道教精神来促使国家和平安宁、百姓安居乐业的意图,因此,它完全是一种富于象征意义的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