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柄村古桥曾是交通要道,至今保存完好。卞军凯 林剑冰 摄
时光倒退60年,澳柄村最不缺的就是脚步声。这个位于莆田市涵江区白沙镇的山区古村,曾经是附近山区通向府城的必经之路,古桥上磨得透亮的石条、为行人遮阴蔽日的古老榕树、全木结构的澳柄古驿站,都记录了村庄里曾经的熙熙攘攘。由于交通条件优越,在烽火连天的革命年代,这里还诞生了红军207团,打响了闽中革命第一枪。上世纪50年代后,由于盘山公路的建成,澳柄村渐渐回归山区村落的质朴和静谧。如今,山清水秀而又很有故事的澳柄村,开始迎接慕名而来的游人,向他们讲述脚步背后的千年故事。
古桥古树
记录了数不清的脚步
还没踏上澳柄桥,先被桥头一副对联的豪气震了一震:“威震广业三千界,雄踞莆阳第一关。”广业,是涵江区白沙、庄边、新县、大洋等4个山区乡镇的古称。元朝时,因兴化县城从别处迁来,在此建立新址,故名新县。可见,新县所在的广业地区,也曾经人潮涌动,而且有着很大的对外往来交流和贸易需求。
千百年来,无论是脚夫、商贩、行人还是赶考的生员、上任的官吏,进出广业山区,澳柄桥是唯一的路。这座古桥建于宋绍兴十三年(公元1143年),长49米,宽2.2米,高11米,由名僧隆树率众集资建成。为了让桥下的澳柄溪水流畅通,古桥使用了6座船型桥墩。桥上用石板做梁,大小不一的石块按八卦形状铺设在桥面上。如今,石板上的宋代刻字已经模糊难辨,栏杆上的石狮子饱经风雨却依旧挺立。走上石桥,让人印象最深刻的,是桥面上最中间的一块石板,由于被行人踩踏得最多,这块石板已经被脚步打磨得十分光滑,也凸显了澳柄桥曾经的地位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