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年十月,我去皖南的村子里住,村子是一个老村子,一条小河穿过村子中央,上游有豆腐铺、酒铺、祠堂、竹篾铺,下游有供学画的学生住宿的青年旅社,暮落时分,临溪的廊庭里,蜡烛的微光将臭桂鱼和肉丝茭白烤出诱人的清土味儿。从那里,我带回了一盏民国时候村里用的煤油灯。
这是一盏生了很多铁锈的灯,侧拿的时候不小心还有煤油流出来,染得满手是黑,洗都洗不掉。我以为早时候的灯就是这样的,但其实煤油灯在油灯的发展历史中,已经成为尾声,无论是形制还是所用燃料,都是舶来品。
古灯历史
灯,照明工具,从人类可以使用火源开始,最早的“灯”其实就诞生了,只是当时并不叫作灯。文字中可以见到“灯”字的最早记载是晋人所著的志怪小说《拾遗记》中提到的,周穆王(前1001年继位)东巡大骑之谷,有灯与灯光的记载,但并没有考古发现来佐证它。现在能见到的最早的可以称之为灯具的实物,是在河北平山县发现(考古发现时间为1974-1978)的战国中晚期中山国墓中出土的结构完善、制作精美的银首人俑灯(站俑的头为银质,眼睛为两颗黑宝石镶嵌而成)和十五连枝铜灯,因此推测,灯的出现至少要早于战国中晚期。因而有学者认为,灯具的出现应是春秋晚期或战国初期。
“灯”字并没有甲骨文,是因为最早的灯,写作鐙。鐙同登。《尔雅·释器》中有:“木豆谓之豆,竹豆谓之笾,瓦豆谓之登。”瓦豆,也称陶豆,是新石器时代的一种陶制食器,形状是上有一敞口钵,斜壁浅腹折腰式;下面是一个喇叭形底座。到了商代,瓦豆的上部变得直而深,下部发展成有弦纹的高圈足样式。将瓦豆的上部中置上“灯芯”,就成为最早的油灯了。史料记载,由于古时候的灯油是植物的,所以瓦豆可以在白天的时候做食器,晚上做灯台。在战国的墓葬中曾发现有一种陶制的细把豆,由浅盘、平底衍变为一种可以插灯芯的瓦豆,与直到近代农村中还在广泛使用的一种油灯(高足)并没有实质上的区别,只不过材质不同而已。
从瓦豆开始,灯具经过了漫长的发展,并成为承载中国文化、民俗的一个载体。中式古灯曾被称西明夫人、晴虹、开晦公子、明诏使、月釭等雅号,也被艺术刻画成对兽、人俑、青花瓷器等精致样式。只可惜,电灯发明之后,古制灯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只有在古装电影和电视剧中才能略窥一二,生活中还能见到的“中式灯具”不过也就是作为民俗流传下来的灯笼、宫灯,和宗教场合中的长明灯了。
陶瓷与灯
最早的“灯具”——豆,也称陶豆,是最早的古陶器形之一。后来人们在陶豆的基础上对“灯”的外形进行不断地创作、改良,从此中国灯具的发展与陶瓷的发展几乎同步。
汉代,是灯具文化与陶瓷文化相结合的第一次高峰。1974年浙江上虞出土了一件汉代青瓷人形灯,为一个坐着的人怀抱一只似鼠动物的造型,人头顶着灯,在人物背面的釉下刻着“大吉祥”三个字,可见灯具已经融入了民俗风情,被赋予了美好的寓意。
青瓷灯具,经隋唐至宋元一直是陶瓷灯具中的重要门类,明清两代则以青花瓷灯著名。青花瓷灯具有油灯与烛台两类,明以烛台为多,清则以青花油灯居多,有盘灯、壶形灯、龙形灯等。
除青瓷与青花以外,曾作为灯具的瓷器还有白瓷、影青瓷、三彩釉、汝瓷、釉陶、德化瓷、粉彩瓷等。
青铜与灯
据考古出土证实,青铜器灯具的最早实物,出现在战国时期,主要有豆形、俑形(擎双盘俑形灯,人俑的胳膊左右伸开,各执一盏灯)、人形、簋形、连枝形。到汉代,青铜灯具更为普遍,除上面的造型之外,还有动物形、鸟形、翻转式灯、盒式灯、组合灯、雁足灯等,还有一种带烟管的釭灯。
其他金属与灯
除了青铜,用于制作灯具的其他金属还有铜、金、银、锡、铁等。在汉代铜灯中,最负盛名的是“长信宫灯”,灯形为一宫女执灯,通体鎏金,灯盘、灯座以及宫女右臂等部件都可以拆卸。右臂中空,可以将灯烟导入宫女体内,使室内空气不受其污染。
丝帛与灯
丝绸织物与灯具的结合便产生了彩灯,彩灯最早始于隋唐时期,有装饰性和欣赏性双重功能,因最早出现在皇宫里,人们将其称之为“宫灯”。中国的彩灯,始于灯笼,灯笼最早开始于南朝,以细铁丝或细竹条为骨架,以纱、葛、纸为罩,里面插放点燃的蜡烛。从普通的灯笼到形式多样的宫灯,基本原理是相同的,都是外有丝织物为罩,上下留口,笼中燃烛。
清代的宫灯集历代之大成,灯的造型有圆形、团圆形、长方形、六方形、扇形、花瓣形、动物形、葫芦形、花篮形、银锭形等。
玻璃与灯
现代玻璃大约于清中期传入我国,用于皇宫建筑、家具与照明灯具等,玻璃灯具便发展起来。清晚期玻璃灯广泛流行于民间。
竹木与灯
木质灯具也是古代最早的灯具之一。明清时期,随着蜡烛的普及,竹木烛台也随之增多。尤其在南方,竹质油灯广为流行,现存的竹质灯具大多是清代与民国时期的。
与竹质灯相比,木质古灯要更为千姿百态。大概有四种:第一种,木质烛台,通常被雕刻成动物、吉祥物、人物等,往往一支烛台就是一件工艺品。第二种,木质宫灯,即木框镶嵌玻璃,多见于古代园林建筑;第三种,木质落地烛台,属于明清家具的范畴,所有木材都很讲究,如榉木、花梨、黄花梨等;第四种,木质承盘灯,通常用朱红大漆做成漆器,为南方民间主要灯具之一,也用于婚嫁,因灯柄常做成鹅颈状,俗称“朱漆鹅头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