鸳鸯池烽火台遗址位于河西堡镇鸳鸯池村东北侧的鸡冠山巅上,西北1千米处为河西堡气象站大楼。烽火台平面呈长方形,东西宽9米,南北长11米,面积100平方米,立面呈覆斗形,残高6米,黄土夹红砂夯筑,外面用红、青砂石块包筑,石块直径在0.2米—0.8米。西侧100米处的丫字形山脊上,分布两排遂体,每排4个,共8个,直径3米、高1.6米,间距30米—70米,同为岩石包筑。该烽火台是汉长城河西堡段上的重要军事设施,对研究汉代军防有重要的价值,整体保存一般,台体东南角坍塌,自然风化严重。
是一处典型的原始社会母系氏族公社繁荣阶段的文化遗存,属甘肃仰韶文化马厂类型,距今约4150多年。1973年和1974年,甘肃省博物馆和地县文物普查队对该遗址先后两次进行了挖掘和考查,共清理墓葬151座,出土石器、骨器、陶器以及装饰和艺术品3500多件,为中国文物宝库增添了新的珍品。特别是彩陶的器形纹饰和墓葬的葬式、葬法,与过去的同类墓葬大有不同,有些文物是首次发现,为研究新石器时代即原始社会末期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也为探讨“马厂类型”与“半山”的关系提供了重要依据。鸳鸯池出土文物曾于1974年与武威出土的铜奔马同在北京故宫展出,轰动国内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