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裁军介绍,这个亭子叫香炉亭,祭天时也要从皇宫抬到这里,皇帝焚香祈祷天下太平。由于烧得香太多了,所以亭的四周变得黑乎乎的。我们试着擦拭了一下,露出的金漆依然完好无损。
武裁军进一步介绍,在焚香时,还要烧掉祭文。皇帝对这篇祭文非常重视,由专人写好后,要贴在皇宫的城门边公示几日,由大臣们提意见,有时皇帝还要亲自修改。
在斋宫内,还展示着两只明代的镈钟,格外显眼。
“这种钟的造型很特别,它不是圆形的,却是扁的,所以很易辨认。”武裁军说。
从斋宫的正门出来,再往东走,就是祈年殿了,在祈年殿的大殿内,有九张供桌,每张桌子上,都摆着各种祭器,加起来有100多件。让人奇怪的是,这些祭器都是天青色(蓝色)的。
![](http://gj.yuanlin.com/UploadFiles/201312/20131218132737573.jpg)
青羊角灯。
祭器曾是等级贵贱的象征
武裁军解释说,祭器是举行祭祀大典时用于盛放供品的器皿。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而“祭”字则是最古老的汉字之一,殷墟出土的甲骨卜辞中很多处都出现有“祭”字,“祭”字的甲骨文字形由三部分组成,上面左半部是一块牲肉,上面的右半部分是人的一只手,下面是一个高座的器皿。“祭”字这种造型所表达的意思就是人以手把持着牲肉奉献给神灵。
最初的祭器多为石制、木制或竹制器皿,商周时期出现了各种陶制、铜制或铁制的祭器,祭器造型也从单一的豆形器发展为盘形器、杯形器、尊形器等,祭器种类愈加多样,造型愈加精美。由于祭祀有着不同寻常的重大意义,祭器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为国家的重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祭器最主要的特征是礼的标志,是等级贵贱的象征。
中国历史上各个朝代都很重视祭器的制作,都有一些严格并很具体的规定。明朝初期祭天大典所用祭器除笾采用竹子制作,其余器皿多采用陶器,造型或为盘或为碗,但仍用笾、豆、簋、簠之名,体现了对朴素的推崇。
分页:[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