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器最初为古代先民的生活用具,后来演变成为专门用于祭祀典礼的礼器。祭器曾经是等级的标志,也曾成为国家权力的象征。天坛祭器是明清两朝皇帝举行祭祀大典的实物遗存,种类多样,造型精美,是中国古代祭祀文化的见证。99年前的12月23日,象征皇权的祭器已走下了神坛,静藏于文物库中。虽然它们被保存得完好无损,却因场地条件有限,能与世人见面者不足1%,也许一些礼器再也不会打开它的尘封了……
展出祭器仅有100多件
今天上午,记者随文物科科长武裁军走访了天坛馆藏的部分礼器、祭器。在其尘封99年之后,再一次把皇家祭器的用途展示在人们面前。在神乐署,金、石、丝、竹、土、木、匏、革八音齐全。随着击柷乐起,琴、瑟、箫、埙等16种乐器齐鸣,雅颂之音绕梁三日,三次敔声后,音乐戛然而止。
武裁军说,这些礼乐之器,与皇家的祭礼,祭器的使用是分不开的。其中,柷、敔,以及门鼓等十几件就是清代的文物,可惜的是1900年,八国联军掠走大量文物后,乐器仅存金钟、特磬、编磬。虽于次年大祀重新制备,但几经变故,天坛中礼乐器具未能保存,龙笛、埙皆被损毁。目前,一大部分是后来根据图样仿制的。
走出神乐署,往东不远就是斋宫。从斋宫的南门进宫,正中间大殿的匾额上写着“敬天”,南侧的配殿内展示着5座木制的亭子。只见亭子有一人多高,制作精美,双层檐的亭子,雕梁画栋。据武裁军介绍,这叫神版亭,是明清皇帝祭天时,将先祖的灵位插在亭中间,由皇宫抬到天坛祭祀。5座神版亭大小不一,也显示出几位帝王不同的地位。
正中的宫殿里,还有一座更大的亭子被玻璃罩保护着。亭子四周已被熏黑,但仍遮盖不住它的精美。亭上的金漆依然光彩照人,亭内的藻井金光四射。
分页:[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