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龙寺码头遗址
元旦期间,有市民在回龙寺码头一带的工地上发现了大量条石、城墙砖。昨日,市城乡规划局原总工程师陈家驹、湖北文理学院教授叶植等专家、学者来到现场,经过辨认后,表示这正是回龙寺码头遗址。
记者在现场看到,回龙寺码头遗址由条石砌筑而成。遗址面朝汉江的一面突出有一个矶头,矶头上露出了许多条石,全长为20多米。矶头的侧面有许多老城砖。
陈家驹介绍,回龙寺码头是老樊城主要码头之一,与兴武街码头相邻。回龙寺码头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清时期。它与其他码头不一样的地方是多出一个矶头。突出的矶头,具有防洪与保护堤防的作用。回龙寺码头兼备货运与防洪的作用。“我记忆中的回龙寺码头比较窄,石头墩子很整齐,还有一层层的台阶,经常有人在此搬运货物,居民则在此地挑水、做饭。”文史专家李治和小时候就住在回龙寺一带。
据文史爱好者王夕平介绍,《襄樊港史》描述:回龙寺码头于1965年由市搬运公司二站投资30万元、市航管站投资5.7万元扩建为岸壁直立式码头,占岸线长430米,设7个泊位,可供200吨至300吨级船舶靠岸,为搬运公司二站的主要作业码头,也是当时襄樊港的综合装卸码头。
陈家驹表示,上世纪70年代随着铁路、公路等交通工具的广泛使用,水运日渐衰落,码头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不少老百姓在河堤上建房子,如果不是这次拆迁,很难看到明清时期的回龙寺码头遗址再次现身。
施工方红谷滩园林建设的工作人员表示,这一带是我市江滩公园建设的一部分,前几日发现了条石、城墙砖后,就立刻停止了施工。昨日,市文物部门与城建部门工作人员也赶到现场,与施工方协商保护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