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坦硐村
黄坦硐村始建于南宋宝庆年间,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黄坦硐村有400多户,共1500多人,生活在一个四面环山的山谷中。
明朝初年,卢可穆从清江蔡岙迁此。因在黄土高基上构屋,故以黄坛为地名。50年代初曾称黄檀,后写作黄坦,又因当地多硐穴,便叫黄坦硐。男性村民都姓卢。1937~1958年间,先后为城北、黄坦乡政府驻地。黄坦硐村民风淳朴,文风兴盛,而且具有优良的革命传统。1945年,卢福荣参加中国共产党,1948年建立了中共党支部,为革命老区。村内从无偷窃案件发生,琴棋书画蔚然成风,曾经组建过两个业余剧团,得到乐清县人民政府嘉奖。1978年被授予县级文明村称号。
村落内民宅依山而建,因势而造,大多为上百年的三合院。古宅数量众多,保留明清时期的木刻、窗花及雕饰,蕴涵着木石的天然本色,极具明清建筑特色。村内大小古宗祠庙宇六处。其中始建于清末的卢氏宗祠保存完整,门拱、梁柱、木雕、戏台等颇具特色。
黄坦硐古村落人文意境浓郁。村口的古石刻、古山道和5棵有着500年历史的古罗汉松、抱石树,可谓中国古村落入的经典。村外小道田间遗留的大大小小圆形坑痕,让人感受靛青传统制作的工艺。古村落内蕴涵着丰富的乡土文化和民俗风情、传统手工艺、民间祭祀、戏曲传说、饮食文化等。整个古村落,从民居和院落的单体布局上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孔孟之道宗法观念的法理和秩序。从村落遗址和总体布局上反映了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崇高与自然的融合、和谐。黄坦硐村被选入首批“中国景观村落”,黄坦硐村村古、林茂、水美、石奇、洞怪,村内古屋、古庙宇、古祠堂、古匾、古木雕装饰,以及古老的习俗文化都有较好的存留。是久居城市人们的向往之地,休闲之所。
黄坦硐村域有大小石硐30多穴,深浅不一,境状各别。村前的和尚硐因住过僧徒而得名,高10米许,深约15米,是一个硐中有硐、硐上有硐、洞外有硐、洞后有硐的奇异硐府;且内无白蚁,物资堆放不腐烂。邻近有关爷硐,硐口像关羽脸轮廓,深14米,阔11米,高10米,内圆状,口小腹大,石质光滑,内有清泉涌出,泉水甘冽;凉风习习,爽身愉神,为一避暑佳境。一穴名叫双连硐,尤其乖巧,硐门内左右分列两硐口,从远处看,犹如大圈两侧各吊小圈。最壮观的属堆岩弄登天硐,高50余米,顶露天光,中叠许多巨石,石与石空间人可攀越,游客穿石层层而上至硐口,目穷八极,心旷神怡,如登九天。此外,还有观音硐、蜂窠硐、赤石硐等。
改革开放后,建造了通村康庄公路,建造移动、联通通讯网络站点,发展旅游业。每天来自中国各地的游客络绎不绝,赞叹不已。黄坦硐村以村古、林茂、水美、石奇、硐怪而闻名,民风尚古而朴诚为其特色。于2007年11月份被浙江省评为浙江美丽乡村的称号。
交通方面,可在乐清市乐清车站坐1路到仓桥,在那里转乘到城北乡的公交,然后步行到达黄坦硐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