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庙大成殿
北刘遗址
渭南城隍庙位于中国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老城街北侧133号、渭南文庙东侧,传始建于隋唐,明嘉靖时因华县地震震毁,后于现址重建,原建筑有大门、献殿、两司和寝殿等。1949年后庙址曾用作工厂,现建筑均为近年工厂腾退后新建,包括老君殿三间、大殿五间及部分道房。
渭南文庙位于中国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老城街北侧95号,今临渭区博物馆院内。传始建于唐代,明嘉靖时因华县地震震毁,万历及崇祯三年(1630)、清康熙初年和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均有修葺,此殿为文庙中心建筑,宽24米,进深16米,柱高9米,方砖铺地,房顶单檐,歇山顶,深绿色琉璃瓦。民国时曾用做渭南县立中学和中共渭南县委机关。今建筑仅存面阔七间、进深七檩的大成殿,单檐歇山顶上覆以绿琉璃瓦,檐下施五踩双昂斗栱。
北刘遗址位于渭南尤河上游两条支流--清水河与稠水河交汇处二级台地上,面积约8万平方米,文化层厚0.4-2.6米,属新石器时代,出土遗物丰富,其中有铜笄一件,是我国迄今所见最早的铜制品之一。在今渭南城南16公里处的河西乡北刘村西南,面积约8万平方米。1979年秋和1980年秋,西安半坡博物馆和渭南文管会在此试掘,分东西两区进行,相距约40米,东区开探沟一条,探方三个;西区开探方两个。发掘面积238平方米,得到一批新石器时代早期偏晚的器物群和一组与仰韶文化地层叠压关系的证据。北刘文化上层属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出土不少彩陶片和三足陶灶,还有大量双唇口光底瓶、曲腹盆、罐、甑等器物;石器有石锛、石刀、石球;骨器有骨梭、骨簇、骨矛、骨锥、骨凿等。这一层下面,有不连续的一层约15-20厘米厚的红色坦葬土层,再下有老宫台文化器物,典型陶器有圆底钵、圈足钵、三足钵、球腹瓮、直壁罐等;石器有打制的斧,切割器、石片、石器等。1981年再次试掘,除上述器物外,还有骨器和粟壳。北刘下层上限约距今8000年左右,与磁山裴李岗文化时间相近,从序列看,北刘下层文化上承沙苑细石器文化,下继仰韶文化半坡类型,1981年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