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
  首页 | 谈古论今 | 文物古迹 | 古建艺术 | 古建营造 | 古典园林环境 | 古建器皿 | 古建历史 | 古建论坛
 古建首页 >> 古建器皿 >> 陶器 >> 正文
褐红釉加彩陶鼎(汉)
来源:互联网  日期:2015-3-19

    汉褐红釉加彩陶鼎

    规格:高21厘米口径19.1厘米

    复合彩釉装饰

    此鼎于陕西省宝鸡市谭家村四号墓出土,子口内敛,深腹下垂,腹中部有一周凸菱,腹下三条蹄状足较矮,两个宽板式附耳上端外撇,两耳间的鼎口上扣合有覆钵形鼎盖,盖顶有圆饼状把手。把手周围及鼎盖口部各有一周绿彩装饰带,与鼎腹的凸弦纹上下呼应。绿彩覆盖之下,有模印的菱形格纹若隐若现。整个器物满施褐红色釉。这种复合彩釉的装饰技法,代表了两汉时期釉陶装饰工艺的最高水平。

    多种成型工艺

    从制作方法上看,这件釉陶鼎是首先将鼎身和鼎盖轮制成型,器物表面隐约可见的多处横向纹线就是轮制过程留下的痕迹而非有意的装饰。此后,再翻模做出三足、两耳、把手,并把这些附件捏塑到鼎身和鼎盖上。因此,这一件器物使用了轮制、模制、手制捏塑三种成型方法,这是汉代陶鼎流行的成型工艺。

    汉鼎:趋于消失的礼器

    西汉前期的鼎在造型上与战国时期没有大的差别,均是三足较高且兽蹄形象比较逼真。自西汉中期开始,鼎足就开始变矮,直至矮到与鼎身很不相称。出自关中的这件鼎就处于此种蜕变过程中。洛阳烧沟汉墓中出土的矮足鼎还在鼎盖上用墨写出"初祭肉"三字,表明是遵从沿袭周礼,以肉祭神的风尚。

    此鼎与前述釉陶壶同出于一座墓中,一起随葬的还有用来盛装粮食的陶仓和装酒的陶樽,以及一件西域人形象的陶俑。这座墓所反映的釉陶工艺及埋葬习俗是关中汉墓非常重要的资料。(
编辑:樱花
 ·西安地区首次发现金代墓葬
 ·孟津一砖厂挖土蚕食文保区菠..
 ·珠海省级文物遭“破相”
 ·敦煌研究院可移动文物普查发..
 ·保护古建筑需守土有责
 ·铜鼓村民捐资修复古建筑
 ·400岁即墨金口"穿越"回古代
 ·安庆:文物保护单位日趋破旧..
 ·南京200年古建筑被毁 市民大..